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与城市是最为根本的两种对立的地域环境形态,并构成了文化、风俗、观念等一系列的存在形态。它们在电影中表现为两种符号系统,共同分割了电影的空间,因此,对电影城乡研究的意义正源于此。 本文首先界定了乡村、城市、乡土文化、城市文化、城市电影等概念,然后对台湾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转型、变迁进行了描述。接着从电影史的研究樊笼里跳脱出来,系统地研究台湾电影里的二元城乡问题,尝试用文化批评方法对台湾电影中重要文本进行多角度的阐释,一方面系统地梳理台湾电影中的城乡形象书写,并得出观点:台湾电影创作一直把乡村当作人间乐土、救赎疗伤的精神家园,从而进行回望、眷恋、赞美与歌咏,对城市则是怀疑、拒斥、嘲讽与批判的态度,认为都市是罪恶、欲望、陌生、孤独、流动的场域。另一方面也对台湾电影中的城乡呈现与“真实”城乡进行辩证对照思考,并最后得出结论:台湾电影中关于城乡的二元对立书写,实质上并非是真正的台湾城乡,而是创作者带有主观性的情绪表达,是知识分子希冀借助电影表达对乡愁的眷恋以及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永恒追求,而对城市进行负面性的批判、表现出来的“反城市化”倾向,则是一种现代性的反思。 论文整体研究了台湾城乡现实如何构建了城乡影像,而城乡影像又反过来如何再现城乡的面貌与城乡的文化,从而研究台湾电影中文本想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蕴含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