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遗传家系及散发病例的资料收集和保存的标准化操作系统。2.分析HN001、HN002、HN003家系的临床表型、遗传特征,筛查其致病突变位点。3.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可能存在的性别修饰基因,揭示LHON男女发病率不同的分子机制。方法:1.对门诊就诊的LHON家系先证者和散发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分析临床资料,调查病史、家族史,进行线粒体致病基因筛查,明确LHON诊断及鉴别诊断。入选课题组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采集家系相关发病信息,填写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中心统一设计的LHON调查表。采集被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编号。绘制家系图,建立科学的LHON遗传资源数据库,备存纸质和电子版的资料。2.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N001、HN002、HN003家系线粒体DNA11778、3460、14484位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片断,并进行直接测序反应。用专业遗传学软件genetool将测序结果与修正的线粒体DNA剑桥参照序列进行比对,寻找碱基改变位点,并在国际遗传学专业网站中查找碱基改变位点的信息,最终确定HN001、HN002、HN003家系致病突变。3.应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分析HN001家系部分成员已知X染色体连锁位点(DXS8090、DXS984、DXS7、DXS7487),分析单倍体型,应用Linkage analysis Package 5.0分析数据,判断X染色体修饰基因是否与选择的已报道的基因标记连锁,从而判断X染色体修饰基因的存在与否。结果:1.建立了规范、科学、符合国际、国内遗传资源采集研究原则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标准化操作系统。2.在HN001、HN002、HN003家系中发现G11778A突变,在HN001家系发现另外4个碱基改变位点,分别是:G11719A、G14476A、C14766T、T14783C。3.HN00l家系4个已知X色体连锁位点(DXS8090、DXS984、DXS7、DXS7487)的单倍体型分析未发现共分离单倍体,连锁分析计算LOD值均为负值。结论:1.建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遗传资源收集格保存的标准化操作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确保了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延续性,为今后LHON家系的陆续收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模式,为今后的后续研究和流行病学统计提供了可能。2.HN00l、HN002、HN003家系为LHON遗传病家系,以G11778A为致病突变。G14476A为新的线粒体多态位点。该位点未引起编码蛋白质的改变,属无义突变。该多态位点在100例正常人中携带比例为3%。3.DXSS090、DXS984、DXS7、DXS7487位点不存在修饰基因。由于X染色体修饰基因遗传方式可能非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是存在种族差异,即中国人种的修饰基因位点与西方人不同,因此,是否存在X染色体修饰基因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