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种纤维素(纳米纤丝纤维素NFC、纳米晶体纤维素NCC、α-纤维素)的乙酰化改性,并采用改性后的mNFC、mNCC、mα-纤维素,用溶剂共混法制备了改性纤维素增强的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尝试用安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艺制备微孔发泡材料。乙酰化改性成本较低,且材料表面取代度较高。FTIR、接触角测试说明了纤维素中的部分羟基被乙酰基成功取代,亲水性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纤维素与聚乳酸的界面相容性。其中由~1HNMR可计算得到三种纤维素乙酰化改性的取代度(DS):mNCC为1.32,mNFC为1.62,mα-纤维素为1.98。XRD和TEM显示了改性略微降低了纤维素的结晶度,但改性后的纤维素仍保留了原本的晶体结构,改性多发生在纤维素的表面。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易挥发,用溶剂共混法分别制备mNFC/PLA、mNCC/PLA、mα-纤维素/PLA复合材料,操作过程简单,溶剂残留少。力学性能测试显示了添加mNFC有利于提高聚乳酸的拉伸强度,且随着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与之相反。TG说明了改性后的聚乳酸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有所下降,而DSC说明了 Tg和Tm都有明显的提高。紫外光谱表征说明mNFC含量增加,透光率下降,透明性降低。对纤维素/聚乳酸复合材料的超临界发泡进行了尝试研究。在泄压法发泡工艺中,将发泡温度提高到接近复合材料的熔点附近,延长保压时间(20h左右),可促进二氧化碳在聚乳酸中的充分溶解,达到饱和状态。SEM观察表明在树脂基体中可观察到超临界二氧化碳形成的泡孔。同时对升温法发泡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为获得泡孔形态均一、膨胀率较大的发泡材料,其最佳工艺条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