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低频扰动能量分布传播特征以及对东亚异常天气影响本文利用1976~2016年41年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我国2426站20时日降水量资料,首先使用带通滤波以及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不同尺度10-20d低频扰动能量传播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梅雨异常年(1998年和2002年)梅雨季低频扰动能量的传播以及低频扰动能量对梅雨异常年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不同尺度扰动波包的气候态分布表明,全球低频扰动能量从低层到高层逐渐减弱,其中850hPa高度低频扰动能量最强;南半球低频扰动能量高于北半球。北半球冬季的低频扰动能量强度比夏季大,相较于北半球,南半球则相反,夏季低频扰动能量大于冬季。而在低频扰动能量强度变化过程中,低纬度地区低频能量变化幅度较于中高纬度更小。总体上全球存在四条相对于赤道对称的低频扰动能量带,呈纬向分布,分别位于30°N,60°N和30°S,60°S。大部分的低频扰动能量中心位于大陆与海洋交接区域。(2)不同尺度扰动波包的传播分析表明,在200hPa和500hPa,低频扰动能量呈纬向传播。在200hPa和500hPa,冬季低频扰动能量中心基本位于海洋,到了夏季,位于海洋上的低频扰动能量中心则向西或向东移动移动至陆地。而在海平面气压和850hPa,低频扰动能量呈径向传播,冬季低频扰动能量中心基本位于高纬度地区,到了夏季,高纬度地区低频扰动能量中心则向低纬度赤道方向移动。(3)南海夏季风与小范围的低频扰动能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南海夏季风的强弱与低层波包分布的关系更为密切,与高层的波包分布特征则相关性不强,海平面气压和850hPa高度场的低频扰动能量关键影响区为菲律宾海(10°N-30°N,110°E-140°E)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60°N-70°N,135°E-165°E)。(4)梅雨典型异常年海平面气压与850hPa高度波包的纬向和径向传播表明,在丰梅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平面气压与850hPa高度扰动能量纬向上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中部西传累积的影响,以及经向上受来自蒙古高原向南传播累积的影响。枯梅年则正好相反,低层扰动能量无论经向还是纬向均较于丰梅年向相反方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