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与术后1个月心动周期左心室内涡流与速度向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左心室室壁运动与心腔内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收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CCU确诊为AMI的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44-76岁,平均(57.56±9.05)岁。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右冠状动脉病变(冠脉主干狭窄程度≥90%)合并后降支阻塞,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发病12小时内病变严重处植入1-2个支架;心功能Killip1级;窦性心律。排除标准:AMI合并室壁瘤、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各类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等。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2~65岁,平均(54.68±11.05)岁。均经检验、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肺疾病,窦性心律。正常人、AMI患者和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分别于标准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示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使彩色取样框包绕左室、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将正常人、AMI患者和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的图像分别导入DAS-RS1工作站,启用VFM的涡流模式,使取样线垂直通过左室长轴涡流中心,可显示血流速度向量曲线获得涡流的最大向量速度和流量,标示涡流中心位置自动得出涡流强度指标,在此涡流平面测量涡流的横径、纵径和左室长轴与长轴垂直平分线的长度,然后通过涡流中心测出涡流的横向位置及纵向位置;再启用局部线速度分布图模式,将左室腔分为三等份,置取样线于左心室基底部、中间部与心尖部,黄线长度代表速度向量大小,倾斜角度代表速度向量的方向。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及心率测值无差异(P值均>0.05),LVESD、LVEDD、LVEDV、LVESV增大,LVEF减小(P值均<0.05);与AMI患者PCI术前比较,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的LVESD、LVEDD、LVESV、LVEDV减小,LVEF增加(P值均<0.05);②与对照组比较, AMI患者等容收缩期,左室内涡流纵径增大,横向位置靠近左室后侧壁,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减低(P值均<0.05);缓慢充盈期,涡流纵径增大,横向位置靠近左室前间隔侧,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减低(P值均<0.05);左房收缩期,涡流纵径增大,横向位置靠近左室前间隔侧,纵向位置靠近左室中间部,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减低(P值<0.05);③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等容收缩期,涡流纵径减小,横向位置靠近左室前间隔侧,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增加(P值均<0.05);缓慢充盈期,涡流纵径减小,横向位置左室后侧壁,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增加(P值均<0.05);左房收缩期,涡流纵径减小,横向位置左室后侧壁,纵向位置靠近左室心尖部,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增加(P值均<0.05)。结论①VFM技术能够评价心动周期等容收缩期、缓慢充盈期、左房收缩期左心室内涡流的变化特征;②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左室室壁运动获得改善或恢复,使左室内涡流的几何形态、位置、速度、流量和涡流强度均发生明显改变;③左心室内涡流参数与局部线速度分布可反映出心脏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细节改变,VFM技术有望提供比射血分数更早、更准确的反映心功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