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具象绘画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伴而生,是指一种意味深长的艺术现象。因它的存在、发展难以定论,外延宽泛,准确解释十分困难,至今对它褒贬不一,以形象说话是其共有的特征,风格手段多样、强调个性、主观感受与绘画性。本文以绘画的发展、演变为背景,从大众性、技术创新和时代性三个方面对新具象绘画的创新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尝试阐明新具象绘画宣告了绘画艺术的回归,以形象重建艺术与大众的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存在价值这一观点。随着19世纪晚期西方绘画艺术革命的开始,学院派绘画出现了“盛极则衰”的迹象。印象派开始寻找一种表现生活气息与真实的艺术。之后以塞尚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日益走向抽象之际,杜尚开辟了一条反对经典与传统的道路。从达达主义到观念艺术等,将非理性主义推到极端,距离绘画艺术越来越远。社会、思潮的发展使一些画家的主体意识被激活,康定斯基开始追寻内在神秘及其表现方法,启发了蒙德里安重构世界,随着战后艺术中心的转移,抽象艺术在美国达到了极盛时期的同时,也将其送上了终结之路。70年代一种新的绘画形式首先在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迅速成为国际性的艺术运动。各国在借鉴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新具象绘画,并以不同于传统的称谓来命名这一新的绘画现象。“新具象”绘画以视觉形象性、主题内容的可读性及时代审美性融入大众与社会之中,以赏心悦目的绘画表层、奇异的构图、梦幻夺目的色彩,呈现出纷繁多彩的技术创造与审美感受,风格、题材、手法自由丰富、张扬个性,相机而变、画随时代、日益彰显出不尽的活力。涌现出了许多魅力独具的大师,如神秘典雅的巴尔蒂斯、宁静简单的莫兰迪、极尽写实的克洛斯、用笔入木三分的弗洛伊德、在未完成中追寻存在的贾科梅蒂,还有关怀细微人性的诗意阿利卡、多视点营造真实空间的森·山方、表现扭曲恐怖人生的培根、揭示别样隐秘真实的菲谢尔、创造书画反思历史的基弗等。中国主流绘画的传统具象绘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表达绘画之外的另外一种真诚,引发了85思潮的彻底反思,潜移默化地探索新具象绘画。艺术家开始理性地对待外来文化与新的艺术观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地吸收融合。90年代的新一代画家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各自的生活与心灵体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引入了照相写实主义,中国美术学院则进行了具象表现绘画的实践。中国的新具象绘画不像欧美绘画,有深厚的传统与抽象滋养,有哲学依撑,而是经过对传统制度、思想观念的反思,吸收融合传统与西方现代因素,逐渐出现了新的面貌,以群体及地域特征出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下,产生了追求肃穆永恒的东北画家群,描写世俗的京津群落与融入乡土的华南画家群。新具象绘画通过形象让艺术再度回到大众之中,多元并存,实现了艺术的民主与自由。它重新发现与利用传统,不断尝试与探索,在手法、题材、形式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具象艺术,实现了绘画的超越发展,将绘画引入了一个新阶段,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