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艺术史上,敦煌壁画的创作前后经历1600余年的历史,它完整地己录、保存了特有的艺术面貌,其内容庞杂、表现丰富、数量巨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它在早期形成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宗教艺术功能特殊的要求,使它形成了融合中西而不同于中外历史传统的艺术审美及风尚,不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在内在精神的表达方面,都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张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其具有起源性质的创生阶段作具体研究,更能把握艺术创作的发生动因,也更有助于对艺术本质的窥探。本文就敦煌早期阶段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创作进行整体研究,通过考察敦煌壁画初创时期的文化背景、具体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路,主要来探讨:1、“中西合璧”过程中的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是早期敦煌壁画产生、形成其艺术风格的重要文化基因。2、敦煌早期壁画艺术的张力结构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的形式构成中,还体现在它整体的视觉与心理空间设计、艺术精神的自由表达等方面,实现了它独特的视觉形式张力、内在的精神张力、深厚的文化张力等层次,并在历史中表现为动态的审美发展过程;3、装饰化、图案化是敦煌艺术创作的重要思路,想象力是艺术创造中的活力因素,创作主体的自身文化意识与容量、借鉴态度等是实现多元借鉴、创新的重要条件;4、由宗教而延伸的艺术精神是凝结艺术内在精神张力和营构外在形式张力的源动力,也是敦煌早期壁画艺术创作的当代性体现。
本文通过对早期敦煌壁画创作思维、张力结构、风格特点的探索,最终发掘它对于现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和启示,以进一步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的内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