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微观经济主体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也从被动服从政府指令的出纳人转变为主动寻求利润增长的“独立”金融主体。在不断推进的经济转轨过程中,为全面提高银行经营效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体现出了极其相似的“偏好”——普遍从经营资金、授权授信和信贷投向等方面加大了集中的力度,纷纷实施集约化经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调配使用,大量信贷资金以担保贷款和中长期的方式集中投向了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对一家银行来讲,银行如此信贷投放偏好并不一定意味着非理性和无效率,这恰恰是银行对于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不确定性信贷环境的理性反应。在信贷决策过程中,银行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必须寻找各种手段以降低不确定性。但从整个银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此种信贷投放偏好则会产生盲从效应,追随者容易低估信贷风险,使得信贷迅速流入某些行业或企业,造成其产能急剧扩张,供给快速过剩,导致信贷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将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及信贷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微观的双重视角,结合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背景和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剖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偏好。本文的整体结构将由以下五大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提出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信贷投放的体制性偏好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信贷投放偏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信贷投放体制性偏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描述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制性偏好的七个具体表现,以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三章从金融抑制和经济转轨的角度,分别对信贷投放体制性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09的信贷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信贷投放体制性偏好与商业银行风险、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从发挥央行宏观调控作用、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缓解信贷投放体制性偏好的政策建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投放体制性偏好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