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国三地区12880例0-3岁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五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了解该人群矿物质元素的平均水平、缺乏及过量情况,分析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确立各年龄段、各地区婴幼儿五种矿物质元素的参考值范围,为预防婴幼儿矿物质元素缺乏或过量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间在黑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进行健康体检或参与营养调查的12880例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BH5100型多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婴幼儿末梢血中五种元素钙、铁、锌、铜、镁的含量,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两两元素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正态分布法确定五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结果:1.本研究样本来自黑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三地区共12880例婴幼儿,其中男童6858例,女童6022例。按年龄分为三组:0-6月组、7-12月组、1-3岁组。2.三地区婴幼儿钙、铁、锌、铜、镁元素含量现状:不同地区婴幼儿钙缺乏率最高的为黑龙江省(31.11%),江苏省最低(8.61%);不同年龄组婴幼儿钙缺乏率最高的为1-3岁组(22.01%),最低的为7-12月组(13.54%),且钙缺乏率随婴幼儿年龄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婴幼儿钙过量率不高,钙过量现象并不普遍。婴幼儿铁含量的平均值除江苏省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婴幼儿缺铁现象比较普遍,铁缺乏率最低的黑龙江省也达到了32.89%,江苏省最高,达46.66%;不同年龄组间铁缺乏率以7-12月组最高(45.17%),1-3岁组最低(31.85)。未见婴幼儿铁过量情况。婴幼儿缺锌现象较普遍,江苏省锌缺乏率最低,为17.81%,黑龙江锌缺乏率最高,为44.83%;不同年龄组锌缺乏率以0-6月组最高(63.05%),1-3岁组最低(27.07%)。锌过量率不高,说明锌过量现象并不普遍。婴幼儿铜缺乏率黑龙江省最低0.75%,江苏省最高19.37%;各年龄组之间铜元素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铜过量现象。婴幼儿镁缺乏率北京市最低(0.43%),江苏省最高(4.53%)。不同年龄组镁元素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婴幼儿镁元素过量现象。婴幼儿铁、锌联合缺乏率在三地区、三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地区中,北京市最高,江苏省最低;三年龄组中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五种矿物质元素中只有铜元素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元素含量男童高于女童。五种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4.除钙、铜元素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元素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5.五种末梢血矿物质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0-6月组、7-12月组、1-3岁组)计算99%参考值范围。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属异常,故确定双侧界值,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论:三地区不同年龄组婴幼儿五元素均有缺乏,铁、锌、钙元素的缺乏较为严重,铜、镁两元素的缺乏较少。三地区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差异,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结构等。不同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五元素的缺乏可能与婴幼儿各年龄段的喂养方式、食物种类和饮食习惯有关。在补充矿物质元素时应注意各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提高补充效果。三地区各年龄组婴幼儿末梢血钙、铁、锌、铜、镁元素建议参考值范围的确定,为指导婴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