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茶历史文化及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阳毛尖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信阳产茶始于东周,信阳毛尖茶历史悠久。信阳毛尖茶在唐代被称为“大模茶”,在宋代被称为“片茶”、“散茶”,在明代被称为“芽茶”、“叶茶”,直到清代其名称最终被确定为“信阳毛尖”。唐宋时期是信阳茶发展的兴盛时期,茶区有所扩大。明代由于官府的剥削和繁重的茶税,信阳茶开始衰败。到了清末,信阳八大茶社的成立使信阳茶的发展进入转折期,信阳毛尖茶的产量有了提高。至民国时期,新技术的引进使信阳毛尖茶有了较快的发展,种植面积较广,产量较大,这使信阳逐渐成为我国长江以北的重要茶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和扶持信阳毛尖茶的生产,一批龙头企业的相继成立,带动了信阳毛尖茶的进一步发展。信阳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为信阳毛尖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信阳传统的茶树品种为“信阳大叶茶”。信阳毛尖成品茶根据其鲜叶采摘时间的不同分为明前茶、谷雨茶、眷尾茶等。信阳茶区属于中国的江北茶区,是河南省内自然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因此产出的信阳毛尖茶品质优秀,在全国茶业中有其独特地位。信阳毛尖茶的传统加工技术,是信阳的茶叶生产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信阳毛尖茶的栽培技术和采摘技术比较完整,其栽培措施包括茶园选择、茶园管理和茶树培植三个方面,其鲜叶的采摘也要求做到采养结合,并因时因地因树采摘,这些都是在汲取古人种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鲜叶是炒制好茶的基础,炒制技术是形成好茶的关键。信阳毛尖茶的传统手工炒制技艺,是在吸取“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的传统炒制手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形成的独特技艺,正是这套精湛的生产加工技术,造就了信阳毛尖茶独特的风格和优异的品质。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饮茶习俗、茶诗词、茶道茶艺以及禅茶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也是信阳茶产业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信阳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例如申请“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举办信阳茶文化节会、设立茶博馆等。不过,目前的信阳毛尖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全民保护意识不强、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不够等。建议采取更加切实的对策,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并注意引导全社会加大对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其他文献
介绍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以及我国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时特别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实践者应该正确认识、理解三维目标的实质涵义、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三维目标透视
<正> 杭州自来水公司南星水厂于1987年进行了扩建,扩建规模为3万 m~3/d,净水工艺为斜管沉淀池,普快滤池。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上升流速1.6mm/s,停留时间30min,采用 D:8000
章太炎对古音韵部的划分、古音声纽的考证、汉字音值的描写以及汉语音转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古韵分部方面,章氏总结了前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古
在"多规融合"探索道路上,寻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新思路:以长汀县南坑村为例,借助城乡规划的空间落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要求,来实现农村土地综
2011年12月中日韩宣布完成三国FTA官产学共同研究,并就2012年内启动谈判达成一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不仅会拉动三国的经济贸易增长,给三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带来机
冷战结束以来中日间一直摩擦、冲突不断,探讨其深层的"文化冲突"问题、寻求相互间的"文化认同",成为中日学界重要的课题。这不仅需要在全球化发展与文化冲突相伴而寻求"多元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钓鱼岛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历史文献证明,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日本必须把于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