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一类临床上少见肿瘤,其来源于腹膜后间隙,因其难以早期诊断,治疗难度大,疗效差,易复发,所以至今仍是腹部肿瘤外科诊治难度较大的一类肿瘤。本研究为总结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借助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独立因素。同时也对脂肪肉瘤进行分析及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病例收集自199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0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符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义。病例排除标准为:未行手术的患者和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患者。收集相关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姓名、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日期)、病史资料(首发症状,肿块位置,首次手术医院)、检查情况(CT,B超,MRI,GI,KUB+IVP,CF/GF)、手术治疗方式(完全切除,部分切除,剖腹探查活检)与其他辅助治疗、病理诊断(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类型)、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出血,围手术期输血)、随访情况(复发转移情况,复发部位,诊断手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取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统计分析及作图采用SPSS 15.0软件、Excel 2003上进行。结果:共收集235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符合并入选200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患者年龄自11岁~77岁,平均年龄49.90±14.96岁。其中恶性腹膜后肿瘤158例(79.0%),良性腹膜后肿瘤42例(21.0%)。恶性腹膜后肿瘤的完全切除率为64.5%,部分切除为22.8%。共16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1.5%,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恶腹膜后肿瘤获随访的121例中,死亡49例;剖腹探查活检者均1年内死亡。恶性腹膜后肿瘤术后1年、5年、10年的生存率为79.9%、64.8%、51.3%。完全切除患者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1.0%、75.6%、62.1%;部分切除患者的1、5年生存率为69.8%、19.8%,剖腹探查活检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20.0%。158例恶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共53例,占33.54%。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年龄、是否复发是恶性腹膜后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将腹膜后脂肪肉瘤独立分析,5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其中男性26例(44.1%),女性33例(55.9%),男女比为1:1.6,年龄分布在20~75(54.55±12.95)岁。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完全切除率76.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32.20%;完全切除术后的5年、10年生存率为88.0%,71.1%;部分切除的5年、10年生存率为70.0%、42.0%;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手术完全切除是腹膜后肉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症状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往往以腰背部酸涨、消化道不适等症状首发,但又并不特异,给早期发现治疗带来难度。2、手术方式、年龄、原复发性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独立预后影响因素。3、我院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生存率、完全切除率及联合脏器切除率分析,与国外及国内大中心报道水平相仿,较过去20年有了提高。4、腹膜后脂肪肉瘤完全切除率为76.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32.2%,术后5年、10年生存率为88.0%,71.1%,高于国内外平均水平。5、腹膜后肉瘤复发率高,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提高患者的完全切除率。6、肿瘤大小和手术完全切除是腹膜后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