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幸福。幸福感是一种自身关于自己生活满意度的情感体验,是幸福的感觉。而不幸福感是一种与幸福体验相反的情感体验。对于每件事情的结果,寻找事物背后的原因对于人类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知道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够去描述、预测、控制一件事物,所以对事件的结果归因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对幸福感和不幸福感的归因分析有助于个体对产生幸福感与不幸福感的原因进行总结,有利于幸福感的获得和避免不幸福感。本研究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基础,借鉴目前已有的归因方式测量工具的特点,确定量表的结构,分为对幸福感归因分量表和对不幸福感归因分量表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八个子量表组成,分别为ISC(内部稳定可控),ISU(内部稳定不可控),IUC(内部不稳定可控),IUU(内部不稳定不可控),ESC(外部稳定可控),ESU(外部稳定不可控),EUC(外部不稳定可控),EUU(外部不稳定不可控)。根据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项目的编制,将每个项目按八个子量表的特点分到各子量表下,每个子量表的题目不等。两个分量表经过两次施测和因子分析后,最终编制成大学生幸福感归因量表。两个分量表各有32道题目,每个子量表有4道题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合理。在形成正式量表后,重新进行施测,对施测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分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可以接受。最后对幸福感归因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对幸福感归因量表和不幸福感归因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分别为0.917和0.920,各子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均在0.586-0.806之间,可以接受。量表的编制经过心理学专家的深入探讨下完成并将各题目归为每个子量表,确保了量表的内容和结构,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文章发现大学生对幸福感与不幸福感归因特点如下:对幸福感主要做内部归因,整体上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特点进行归因;对不幸福感主要做不稳定归因,总体上从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特点进行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