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容量也被称为旅游承载力,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随着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日渐严重,通过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心理容量等方面进行测量与分析旅游容量备受关注。 当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然成为第一朝阳产业,带动相关领域的进程与发展,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需求量的急剧扩张进一步激化供需矛盾,旅游容量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期间,人满为患的过度拥堵不仅会对景区的基础设施与旅游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旅游者的游览体验水平,影响重游率和景区形象。本研究尝试用三棱镜的原理,针对旅游容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套切合漓江流域实际的评价模型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旅游容量的方法,以丰富和完善旅游容量评价理论体系,从而为后期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国内其他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主要内容是: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研究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漓江风景区旅游容量的进展情况,编写文献研究综述;接下来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进行简要描述,点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对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进行阐述;以三棱镜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旅游理论为全文的支撑理论。 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即漓江风景区旅游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构建的原则、方法、指标框架、指标释义、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模型等进行研究。指标体系选定自然生态容量、资源空间容量、游客心理容量3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以83km黄金水道为实证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对漓江风景区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游客心理容量得分最高,其次是自然生态容量,最后是资源空间容量,这三方面的静态协调性较差,综合评价得分较低。 第五部分,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合理提升漓江风景区旅游容量的对策。 第六部分,对全文的总结与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