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居住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住区精神需求的追求变得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全球化所带来的城市住区类同化现象也开始引起了设计师们对城市规划的反思。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每个住区都试图塑造出自己的特点,旨在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因此很多住区被赋予各种名称如“名苑”、“庄园”等等来标榜自己的特点,以迎合人们对城市住区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国内住区风格开始出现多元化设计,如“欧陆风”、“新中式”等等,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居住者不同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本文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新形势下,尝试对城市住区的精神需求进行探究,并试图寻找到基于这种精神需求的城市住区的显著特征及其物质策略。本文从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出发,以精神需求的层次性以及精神需求实现的根本规律为基础,寻找城市住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条件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即城市住区的精神需求是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每个时间段内对精神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城市住区特性的需求也不相同。文章总结出基于精神需求的城市住区特性需求可分为三个方面:城市住区的可认知性需求、城市住区的归属性需求以及城市住区的地域文化性需求,每个特性侧重满足不同时期的精神需求,三种特性以递进的形式存在,符合精神需求的层次要求。文章侧重于对城市住区的三种特性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对每种特性实现的类型要素的总结,以及更重特性的物质转译方式。文章利用凯文·林奇所研究的城市意象的理论成果来对城市住区的可认知性进行探究,从城市意象的五种物质要素去探讨城市住区可认知性需求的物质转译;在城市住区归属性需求的研究中,文章着重分析了住区归属感的空间实现方式;最后,文章分其后别从地块本身的特性、自然环境、传统元素等多方面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实现方式。文章的最后,笔者结合相关案例,将上述理论研究中所提及的相关设计策略具体到实例研究中,使这种基于精神需求的城市住区的设计策略可以被更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