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家之一。康拉德的经典作品如《黑暗的心》、《吉姆爷》、《间谍》等广受学界关注,然而他的首部名利双收之作《机缘》至今在中国乏人问津。虽然康拉德表示《机缘》是继《吉姆爷》后的又一力作,但是西方评论家对这部小说争议不断。托马斯·莫瑟认为《机缘》标志着康拉德的文学生涯开始走下坡路,而著名文学批评家F.R.利维斯则盛赞《机缘》“无疑是一部出色的小说”。评论界对《机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小说的复杂叙事和女性形象,对小说蕴含的哲学思想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为切入点,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框架,探讨康拉德对爱德华时代人类精神荒原的洞见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摹绘——孤独这一永恒主题的不懈思考。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康拉德其人其文,在爬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方向,接着阐释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悲观主义哲学。第二章探讨《机缘》对孤独个体与荒诞世界的艺术呈现。小说折射了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的痼疾,可谓是一部“英国状况”小说。第三章论述虚幻的个人自由使小说人物陷入现实的种种绝境,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第四章剖析小说人物面临自我与他者的冲突,不断处于“注视”与“被注视”的矛盾中。第五章为结论,指出以《机缘》为代表的主要作品立足孤独的个体这一主题,展现了康拉德对整个英国社会与全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悲观意蕴与哲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