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学是在二十世纪兴起且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运动。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主张对直接体验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其因果关系。现象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胡塞尔为了建立他的哲学体系,创造出了本质,先验,还原,现象等诸多概念,但他并没有明确地对它们加以界定,甚至说法前后也不甚一致。然而,莫里斯·梅洛—庞蒂(M.Merleau-Ponty,1908~1961)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比胡塞尔更清晰地阐明了现象学的论点,在说明人是如何认识实在事物方面,他认为知觉是认识的起点,因此,他的身体哲学十分重视知觉的作用。同时,他的研究还关注我们对世界知觉过程中的体验分析。“身体”的本源意义及其当下命运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并且在哲学与思想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现象学家对于“身体”的阐释,特别是梅洛—庞蒂对身体问题的深刻解剖,彻底颠覆了笛卡尔以来的身心二元论,并且赋予“身体”核心的地位,建构了真正意义上的身体现象学。在梅洛—庞蒂看来,“身体”本身就是一个与世界与他人处于不断互动和对话中的主体,在身体知觉的深处存在着为任何理智的反思所无法达到的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以及自在与自为的统一性。梅洛—庞蒂在著作《知觉现象学》中指出:“我的身体作为一个自然主体、作为我的整个存在的一个暂时形态的情况下,我就是我的身体。”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人都对身体问题有过研究,包括胡塞尔、萨特、海德格尔、德勒兹、利科等等;在中国,身体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学、哲学、社会政治学方面,如张再林先生从古典文学的角度阐释的身体问题研究;杨大春先生多年从事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哲学研究;葛红兵先生则是主要从政治之维讲述身体与文学的关系,对“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体”文学观念、阶级的身体、身体写作、身体伦理学等方面做出研究。但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身体哲学在当下中国美术理论界的学术影响甚微。本文试图以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为理论支撑点,结合中、外美术文化发展史的不同特质,选择几个点,尝试用身体意识来梳理中、外美术史中身体文化的发展线索。并力求以此为创新点,作为审视当代艺术文化的一个新维度。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通过分析语言问题在法国现代哲学的三个分期中的不同表现,说明语言问题与身体、他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引出对梅洛—庞蒂身体理论的解读。第二部分介绍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第一节以时间为序,梳理梅洛—庞蒂的生平与学术发展脉络;第二节解读梅洛—庞蒂身体哲学所受多元思想因素的影响,主要阐释三个方面的学术背景,即:胡塞尔后期的意识论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第三节集中介绍身体哲学的四个核心概念:知觉、现象场、内在性:与超越性、被感知的“世界”与“身体”,以及三个身体主体元素——时间性、空间性、语言和表达。第三部分介绍身体理论视角在美术研究中的应用。尝试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西方写实绘画从古希腊到印象主义再到塞尚的历史演变解读,一是以中国古典文本秦代雕塑、汉代墓室壁画以及倪瓒的文人画艺术为点,作为解读身体理论的新视角。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第四部分简要分析身体哲学理论的影响与意义。时下“身体”成为异军突起的文化概念和文化现象,意味着生活现实和理论观念上的一种新的文化征候。本文试图以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为理论支撑,并以此作为审视当下艺术文化现象的新视角,来探讨中、西美术形象的特征,期待对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