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 同种异体大鼠嵌合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嵌合体动物模型的方法,初步研究嵌合体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对受体Wistar大鼠(♀)采用两种诱导方法:Ⅰ组大鼠亚致死TBI(11Gy);Ⅱ组大鼠TBI(7Gy),两组均在4h内输入SD大鼠(♂)BMC(8×107),Ⅱ组于2d后腹腔注射CTX(50mg/kg)。分别于BMT20d、40d后通过PCR方法检测SD大鼠源性BMC在Wistar大鼠体内植活情况,并通过皮肤移植、DTH和MLR检查判断其耐受情况。结果 经上述处理两组大鼠外周血均检测出SD大鼠源性嵌合体,皮肤移植、DTH和MLR检查显示对SD大鼠产生特异性耐受,但Ⅰ组大鼠生存情况明显不如Ⅱ组。结论 应用7GyTBI+腹腔注射CTX(50mg/kg)+供体BMT可成功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嵌合体动物模型,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 实验二 肺移植后OB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 建立肺移植OB动物模型,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SD大鼠气管(每段5环)异位移植到SD大鼠(Ⅰ组)和Wistar大鼠(Ⅱ、Ⅲ组)腹腔并用大网膜包裹,Ⅰ、Ⅱ组不接受免疫抑制药物,Ⅲ组全程接受CsA(10mg·kg-1·d-1)。分别在移植后3d、14d、28d取出移植气管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和Th1(IL-2、IFN-γ)/Th2(IL-4、IL-10)细胞因子表达,同时观察Cs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同种异体大鼠气管腹腔异位移植模型大体上复制了人类肺移植后OB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仅仅在同种异体移植物发生的闭塞性气道疾病(OAD)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是缺血期(同系和同种异体移植物均能观察到),随后是淋巴细胞浸润期,上皮几乎完全丢失(仅在同种异体移植物观察到),最后是闭塞期,同种异体移植物管腔纤维性闭塞。Ⅱ组Th1(IL-2、IFN-Y)/Th2(IL-4、IL-10)细胞因子表达比Ⅰ组明显升高。与Ⅰ组相比,Ⅱ组Th1细胞因子表达比Th2细胞因子升高更为显著。与Ⅱ组比较,CsA(Ⅲ组)明显减少了管腔阻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对于移植物上皮没有明显保护作用。Ⅲ组移植物IL-2表达比Ⅱ组明显减少,但两组IFN-γ、IL-4、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