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蜂的适量释放,既可抑制害虫,又不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非常适用于生物防治。对寄生蜂的种间竞争进行了解和掌握,有助于调控野外释放寄生蜂的种类组合,提高寄生蜂的利用效率,尽量使生物防治效果最大化。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和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均为家蝇等蝇类害虫的常见蛹寄生蜂,在寄生习性方面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在自然环境中,这两种小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为争夺寄主资源而进行的竞争。这两种寄生蜂同时也是蝇类害虫生物防治时的重要工具,已经运用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上。 本研究在在温度为25±1℃、光照强度约为2000 lux、相对湿度为50±5%人工气候箱内,以家蝇(Musca domestica)蛹为寄主,通过设置蝇蛹金小蜂和蝇蛹俑小蜂的寄生先后顺序,根据寄主后代出蜂状况探讨两种小蜂的竞争结局;通过人工设置寄主的埋藏深度,探讨两种寄生蜂对不同埋藏深度寄主的利用,分析两种寄生蜂在寄生空间上的差异,揭示两种寄生蜂共存之因。 当蝇蛹金小蜂寄生(产卵)后,立即给予蝇蛹俑小蜂寄生(产卵),被两次寄生的寄主(家蝇蛹)可分别羽化两种寄生蜂,但两者后代羽化数量并不均等,蝇蛹金小蜂后代数量显著多于蝇蛹俑小蜂;反之,当蝇蛹俑小蜂产卵后,立即给予蝇蛹金小蜂寄生,被两次寄生的寄主仍以羽化蝇蛹金小蜂为主。可见在两种寄生蜂同步产卵时,其竞争结局是蝇蛹金小蜂占据优势地位。当蝇蛹金小蜂产卵后,间隔1、2、3和4d再次给予蝇蛹俑小蜂寄生,两次寄生的蛹中仍以羽化蝇蛹金小蜂为主;反之,当蝇蛹俑小蜂产卵后,间隔上述天数再次给予蝇蛹金小蜂寄生,两次寄生的寄主中仍以羽化蝇蛹金小蜂为主。可见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蝇蛹金小蜂仍可在同蝇蛹俑小蜂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在基质为沙土、干麦麸和饲养后的麦麸废料中,将家蝇蛹埋藏0、1、2、4和6cm,分别或者同时引入蝇蛹金小蜂和蝇蛹俑小蜂。两种寄生蜂均能够寄生埋藏后的蛹,在麦麸废料组尤为显著。在麦麸废料组,去除深度为0cm时的小蜂后代以及深度为6cm的实验组后,在埋藏深度为1-4cm时,两种小蜂后代数量间差异显著,蝇蛹俑小蜂具有显著较多的后代。当两种小蜂同时存在时,随寄主被埋进麦麸废料的深度增加,蝇蛹金小蜂后代数量显著减少,而蝇蛹俑小蜂后代数量则在一定深度时呈增加趋势。可见与蝇蛹金小蜂相比,蝇蛹俑小蜂在对埋藏寄主的寄生上,具有优势。两种小蜂寄生寄主的空间范围的不同,形成两者共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