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已进入攻坚阶段。随着现代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连接更加紧密,农村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困难。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农业比较效益依旧很低,进而导致年轻一代不愿务农,农业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威胁。粮食安全处于国家稳定的战略地位,探寻农业创新模式,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矛盾,对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意义重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这给现代农业的发展迎得了商机,在许多地方的城乡结合处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且取得了成功。但是,长久城乡二元结构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农民无法充分适应市场经济,无法留住主要农业利润,农民社会保障较低,人地矛盾更加凸显,且城乡结合部各种思想价值相互碰撞,农民职业发展处于彷徨与徘徊期,需要一定的指导与支持。本文主要从农业多功能角度切入,探讨现代农业多功能的展现与发掘对农民职业变化的深刻影响;更加强调农业的公益属性及农民职业变化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从理论上阐释农业多功能变化与农民职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践调研结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不同时期下农民身份和职业的对比入手,分别考察各时期农民职业特点;一方面结合农业多功能发展趋势下各功能强弱变化,从农业、农村发展客观环境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分析农民对新变化的适应与消化情况,从农民生活习惯、思想价值体系等主观方面分析农民对职业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想法和现实行动;最后借助实地调研结果和农业多功能发展成功范例,说明农业多功能发展现状、农民对其认可度以及农民因适应农业多功能变化而采取的职业改变。农民是特指一类人,而农民职业指农民这一主体所从事的工作。农业多功能发展具有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农业多功能认可度提高,且已经结合农业的多功能性创新了很多模式,也取得了成功,提高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生活环境,进而改变了农民思想价值体系,推动了农民职业的变化,农民职业兼业化、非农化的发展趋势明显,农村个体工商户增多。本文提出应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合理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吸引高素质农民投身农业;政策制定者在政策的制定中应注重农民心理变化特点,坚持以农民为本,本着农业公益性的原则,确保政策制定的准确、适时性。本文分析了农业多功能与农民职业之间的内部影响机理,视角独特;以对比递进、突出重点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较有建设性的建议,特别强调了政策制定中农业公益性的定位问题,提出农业政策制定要结合现代农民心理特点适时适当推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