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草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具有产草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以及适应性广等特点,被认为是实现农业三元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草种。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草业发展不能与粮争地,因此,盐碱地和风沙土地等低产田应是吉林省西部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的主要土壤类型。本研究以国内外2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吉林省西部两种主要土壤类型上,连续两年对其干草产量、株高、鲜干比、越冬率、抗寒性、茎叶比、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分别筛选出适合风沙土地和盐碱地的紫花苜蓿品种,为吉林省西部苜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间的物侯期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盐碱地上苜蓿返青晚于风沙土地,进入生殖期则相对较早;国外品种总体返青晚于国内品种,最早和最晚相差达10天,进入生殖期则相对较早。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间的干草产量差异极显著。风沙土地的干草产量明显高于盐碱地,生长第二年表现明显优于种植当年。在吉林省西部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可收获2茬,第二年之后可达3茬。风沙土地种植当年,东苜3号(4872.69 kg/ha)、康赛(4603.13 kg/ha)、骑士2、WL319HQ和新牧1号等品种干草产量较高,国外品种表现较国内品种好。生长第二年,东苜1号(12992.42 kg/ha)、东苜3号(12110.17 kg/ha)、肇东苜蓿(11602.07 kg/ha)、龙牧806和龙牧801等品种产量较高,国内品种优势明显,国外品种中康赛(9053.94 kg/ha)表现最好。综合两年结果,东苜1号、东苜3号、肇东苜蓿、龙牧806和龙牧801等品种在风沙土地上产量优势明显。盐碱地上种植当年,东苜1号、康赛的表现较好,年干草产量分别为3353.14 kg/ha和3075.00 kg/ha;生长第二年,龙牧801、骑士T、康赛的产量较高,分别为6647.24 kg/ha、6329.57 kg/ha和6129.24kg/ha。综合两年结果,龙牧801、康赛、东苜1号和骑士T等品种在盐碱地上产量优势明显。本试验结合越冬率和受害程度的平均分数(AS)评价紫花苜蓿的越冬情况,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水平上,苜蓿在风沙土地的越冬表现优于盐碱地,国内品种优于国外品种,第二年的越冬表现优于第一年。风沙土地上,国内品种中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品种表现最佳,新疆地区的品种次之;康赛在国外品种中的越冬性最强,北方SLT等品种的越冬表现不佳。盐碱地上,大部分品种的越冬性对比风沙土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冲击波和北方SLT则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升高,大部分国内品种和国外品种康赛、WL168HQ的越冬表现较好,擎天柱的表现最差。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营养价值差异明显。风沙土地上,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冲击波(19.9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为WL168HQ(44.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为骑士T(30.67%);盐碱地上,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为WL168HQ(19.4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为WL319HQ(43.3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品种为康赛(31.95%)。结合品质指标两年的结果,种植当年的苜蓿品质明显优于生长第二年,风沙土地优于盐碱地。风沙土地上品质表现突出的品种有冲击波、骑士T、康赛、WL319HQ等;盐碱地上品质表现突出的品种有北方SLT、擎天柱、WL168HQ、骑士T等。从年际变化看,风沙土地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株高、越冬率、茎叶比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现为生长第二年高于种植当年,鲜干比、受害程度的平均分数、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含量表现为生长第二年低于种植当年;盐碱地上除了中性洗涤纤维,其余指标与风沙土地规律相同。比较风沙土地和盐碱土地两年的结果,苜蓿的干草产量、株高、越冬率、茎叶比、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含量表现为风沙土地高于盐碱地;鲜干比、受害程度的平均分数和中性洗涤纤维则表现为风沙土地低于盐碱地。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不同土壤条件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风沙土地上龙牧801、肇东苜蓿、东苜3号、龙牧806和东苜1号等品种排名靠前,综合表现良好;盐碱地上康赛、龙牧801、东苜1号、肇东苜蓿和WL168HQ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以上品种在对应土壤类型上适合吉林省西部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