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录因子Ets-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并揭示两因子间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FGF和Ets-1在3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二因子在这三种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和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FGF主要定位于癌细胞浆中呈黄色或棕黄色。bFGF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63.33%,90.32%,三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P<0.01)。组间两两比较: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织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组与正常宫颈组织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bFGF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表达率依次为35.00%、75.00%、80.00%,三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INⅠ与CINⅡ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INⅠ与CINⅢ比较(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INⅡ与CINⅢ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bFGF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在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越大、淋巴结有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较高,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④Ets-1阳性表达为黄色或棕黄色细颗粒状,分布在癌细胞和内皮细胞上,间质内侵润的淋巴细胞亦表达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部分细胞核也着色,Ets-1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66%、43.33%、77.41%,三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与正常宫颈组织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Ets-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率依次为15.00%、55.00%、60.00%,三组间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CINⅠ与CINⅢ比较,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INⅠ与CINⅡ比较,P<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INⅡ与CINⅢ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⑥Ets-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越大、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越高,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P>0.05)。⑦bFGF和Ets-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密切联系,呈正性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rs=0.607)。结论①从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随着病情的进展,bFGF和Ets-1蛋白的表达均逐渐增强,提示二者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②bFGF和Ets-1蛋白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大小无关,提示二者并不是促进宫颈癌年轻化的重要因素。③bFGF和Ets-1蛋白的表达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bFGF和Ets-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④bFGF和Ets-1蛋白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增高,其阳性表达率也增加,提示bFGF和Ets-1可能在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还可辅助鉴别临床上难以鉴别的CINⅠ与CINⅡ,为其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以防止过度治疗和错过治疗时机。⑤bFGF和Ets-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bFGF和Ets-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协同促进作用。bFGF和Ets-1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两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这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