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不同状态下穴位局部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在针刺调整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1)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对穴位局部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的影响,将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于动物节律隔离单元驯化7天后,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空针组6只。在ZT12(ZT0:7:00)对空针组小鼠右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干预,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10次,针刺过程中每5 min提插捻转1 min,频率为120次/min。空白组小鼠同时捆绑固定即可。针刺干预结束后,取小鼠右侧“足三里”处皮肤及腹股沟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穴位局部皮肤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及淋巴结各记忆T细胞亚群数量。(2)观察急性炎症状态下针刺对穴位局部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的影响,将驯化后的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根据痛阈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6只,针刺干预组12只,针刺干预组进行第一阶段针刺干预,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7次,针刺过程中每5 min提插捻转1 min,频率为120次/min。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在相同时间内捆绑固定即可。第一阶段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和针刺干预组小鼠右侧足垫部皮内注射0.02 ml完全弗氏佐剂进行造模,空白组小鼠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4小时测量小鼠痛阈及足容积并计算足爪肿胀度,造模成功后将针刺干预组根据痛阈随机分为预针组和模针组,预针组不再进行针刺干预,模针组以与第一阶段相同的方式治疗3次,其余各组均在相同时间进行捆绑固定即可。第二阶段治疗结束后,提取小鼠右侧“足三里”穴区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部位皮肤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穴位局部及病变局部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及淋巴结各类记忆T细胞亚群数量。结果1.生理条件下,针刺可增加穴位局部皮肤CD69+CD103+TRM细胞的数量,空针组与空白组相比,CD69+CD103+TRM细胞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而针刺对穴位邻近腹股沟淋巴结内CD69~+CD103~+TRM(P=0.163>0.05)、TEM(P=782>0.05)、TCM(P=0.566>0.05)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急性炎症模型状态下,穴位局部皮肤CD69+CD103+TRM细胞的数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0.05,而穴位邻近腹股沟淋巴结中,CD69~+CD103~+TRM细胞数量降低,P=0.024<0.05,TCM细胞数量降低,P=0.005<0.01,TEM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03<0.01。3.预针刺可以降低穴位局部皮肤CD69+CD103+TRM细胞的数量,增加病变局部皮肤CD69+CD103+TRM细胞的数量,使这二者比值明显下降,P=0.019<0.05。同时预针组与模型组相比,穴位邻近腹股沟淋巴结CD69~-CD103~+TRM数量明显下降,P=0.042<0.05。4.模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增加穴位局部皮肤CD69-CD103+TRM细胞数量,P=0.007<0.01,降低穴位邻近腹股沟淋巴结CD69~-CD103~+TRM细胞数量,P=0.001<0.01。同时与模型组相比,模针组病变局部CD69~+CD103~+TRM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26<0.05。结论不同机能状态下针刺对穴位局部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的调整作用不同。在生理条件下,针刺能调动穴位局部皮肤CD69+CD103+TRM细胞,从而增强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能力,调整防御免疫功能。在急性炎症状态下,针刺可促进淋巴结中TEM活化,并促使穴位局部的组织长驻记忆T细胞向病变部位募集,参与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抗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