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与“好色”、“物哀”--中日当代老年文学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21050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导论部分梳理“老年文学”的含义;第一章分析高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文化活动与理论研讨中的“老年文学”。日本的研究主体是文学研究者,他们从“老的主题”切入、以“老的意识”为重点,深入分析“老人性”特征;中国的理论主体则是老年文学爱好者,他们关于老年文学的理论探讨与老年文化活动联系密切。第二章分析以老年问题为主题的老年文学创作。体裁上日本以小说为主,中国以报告文学为主;主题上日本主要反映老人看护问题,中国则主要反映老年退休综合问题。第三章通过日本的老人性爱小说与中国的老年散文探讨“老年意识”。“老”在日本文学中体现为一种强烈的生理意识,一种“性悲哀”意识。它与日本传统的“好色”、“物哀”审美意识相融合。中国老年散文体现了作家强烈的道德意识。在老人的责任感与理性中贯穿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中日两国,老年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中国老年文学的学术研究仍处于滞后状态。本文第一次对中日老年文学进行全方面的探讨与研究。采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不同角度考察中日两国传统的文化意识对当代的老年文学的不同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汉唐经学史之名著皇侃《论语义疏》进行专题研究。文章着眼于皇侃之注释,从经籍注释学和汉语史语料学两个角度切入进行交叉的研究,试图将传统的训诂学和新兴的语料学结
该文分三个论述层次.第一层次,从道德、审美、宗教三个角度来分析奥斯威辛事件对文化尤其是对犹太文化的影响.阿多诺称: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可见,"奥斯威辛"事件之后,
基于动力显示有限元软件eta/Dynaform,对尾门内板的拉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拉深中破裂和起皱缺陷产生的原因,也分析了仅通过改变拉深筋参数无法消除缺陷的原因。考虑到
本文试图对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作比较全面的研究。全文共五部分,前两部分全面介绍葛洪的生平、著述与思想;后三部分集中论述《抱朴子外篇》的成书过程、思想倾向及文学成就
以PVDF压电薄膜为感应单元,研发出测量精冲压边圈和板料接触压应力的薄膜传感器,避免了以往两个研究的不足:由液压压力推算压边力,中间传递环节会使精度降低;以压边力进行研究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要深入体会先秦诸子之“道”,以求通达其间,就必须从认真阅读原典做起。读庄所得,各人不同;所论相似,而细微之处多相径庭
[目的]建立水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正己烷快速混合萃取,氮吹仪吹干,再用1ml正己烷定容,采用DB-1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测定,外
本文主要采用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一种拼音方案设计和推行的理论框架为“纲”,以相关的具体史实为“目”,以某项史实形成机理的论述为重点,也就是说主要在回答“怎么样”,尤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