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地理结构是指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变化与规律,在银行领域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分布、扩张以及区位选择等银行资源变化产生的影响。2009年银监会印发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正式开始鼓励中小商业银行的扩张,中小商业银行进入快速扩张时期,不仅带来银行业结构的变化还带来金融地理结构的变迁。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再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首次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年期规划,为“普惠金融”的实施提供政策的支持。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在金融层面一项重要的政策任务就是增加金融供给、降低企业成本。基于以上政策背景,本文深入探讨了金融地理结构改变对银行风险以及企业融资的影响,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商业银行扩张、银行区位选择、金融可得性与银企距离。首先,本文以城商行为例研究商业银行跨省与省内扩张对自身风险的异质性影响。其次,基于中小银行扩张的现状分析银行区位选择与企业融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商业银行的最优区位选择。最后,以银企距离为基础,探讨金融可得性对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以及渠道。首先,城商行跨省与省内扩张对银行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商行跨省和省内扩张在市场选择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城商行跨省扩张会优先选择“大市场”而省内扩张则不得不得选择“小市场”。第二,城商行跨省和省内扩张在扩张动因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跨省扩张受到股东巨大影响而省内扩张受到股东影响较弱。第三,这种异质性会对银行风险产生巨大影响:跨省扩张降低城商行风险,而省内扩张会提高风险。其次,银行区位选择对企业融资水平与融资成本的影响。主要结论有:第一,银行在不同范围的区位选择对企业融资水平与融资成本均有显著影响。银行进行区位选择时对企业融资最有利的区域是距离企业5-10公里。第二,银行区位选择对企业融资有效性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从企业规模来看,银行区位选择对大型企业的融资水平没有改善作用,而对中小企业的正向影响较为明显。从企业所在区域来看,位于东部较发达区域的企业,银行在5-10公里扩张对融资水平的提高融资成本的降低影响最为显著;而位于中西部企业,银行区位选择距离企业越近对企业的正向影响越明显。从所有制形式来看,银行距离越近越能够提高国有企业融资水平降低融资成本。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银行区位选择并不是越近越好。第三,金融可得性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可得性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金融可得性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均具有异质性影响。第三,金融可得性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与“距离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企业融资。研究结果显示应继续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支持银行合理有效扩张与布局分支机构。最后,银企距离与民营企业融资的关系。主要结论为:第一,银企距离与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量呈负相关,贷款银行与企业距离越远,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量越少。第二,银企距离与民营企业的贷款成本为正相关,贷款银行与企业距离越远,企业的贷款利率越高。第三,银企距离与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呈负相关,贷款银行与企业距离越远,企业的贷款期限越短。第四,银企关系同样会影响企业银行贷款数量、成本与期限,同时银企关系还会减弱距离因素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小商业银行扩张的现实背景,论证了金融地理结构变迁对商业银行与企业融资的影响,为“普惠金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