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氮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含氮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中,导致大片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多重污染。其中阿特拉津作为较常见的除草农药与硝酸盐常常在地下水中被检测出来。研究同时去除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固相碳源不仅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附着载体,且对有机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对同时处理硝酸盐和阿特拉津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利用稻草秸秆为固相碳源进行固相反硝化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和阿特拉津,并分析固相反硝化的影响因子;着重探讨了阿特拉津对固相反硝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去除机制;稻草秸秆对阿特拉津吸附特性与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固相反硝化系统稳定运行效能。在静态试验的条件下采用稻草秸秆作为固相反硝化菌的碳源和载体,5h时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77.7%。亚硝酸盐浓度和pH值都随时间先增大后降低。在25oC至40oC时,去除率均高于85%。硝酸盐初始浓度在10mg/L至100mg/L之间,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较为接近,但硝酸盐初始浓度为100mg/L时,亚硝酸盐的积累量在5h时达到18.72mg/L,反硝化的效果不佳。稻草秸秆的投加量为5g时,硝酸盐的去除率为95.3%,且没有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当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为1mg/L和5mg/L时,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较高,且没有太多的亚硝酸盐的积累量,固相反硝化的效果较好。但当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为10mg/L时,阿特拉津的去除率降低至62.33%,亚硝酸盐的积累量出现最大的积累量为7.89mg/L,影响了反硝化作用。并通过与未接种反硝化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在固相反硝化系统中阿特拉津的去除主要通过稻草秸秆的吸附作用,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0.5mg/L和1mg/L时,出现一定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稻草秸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时发现,稻草秸秆投加量为8g时,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最佳。并且随着温度和pH值的增加,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在降低。通过建立Langmuir吸附等温线确定稻草秸秆对阿特拉津的最大吸附量为16.61μg/g。通过动态试验方式考察利用稻草秸秆作为反硝化菌碳源和载体的反硝化系统同时去除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改变进水中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容积负荷以及水利停留时间,当硝酸盐的容积负荷为1.2kg/(m~3·d)和2.4kg/(m~3·d)时,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均较高,并且最佳的阿特拉津容积负荷为0.024kg/(m~3·d)。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h时,固相反硝化系统同时去除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效果最好。在进水硝酸盐容积负荷为2.4kg/(m~3·d)、阿特拉津容积负荷为0.024kg/(m~3·d)和水力停留时间为8h条件下,固相反硝化系统同时去除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运行效果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综上研究表明:稻草秸秆在反硝化过程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载体,可以有效的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和阿特拉津,且稻草秸秆的吸附作用是阿特拉津去除的主要机制。利用固相反硝化技术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和阿特拉津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