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建立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话语体系之下,碳排放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博弈的新领域,而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也正在为碳排放领域争取主动权而努力。然而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量和能源强度仍将持续增加,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得能源需求刚性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这给我国的碳减排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要想推进碳减排政策施行,需要根据不同省份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对症下药,找到影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实施有差异性的、科学合理的能源环境政策。本文从城镇化与碳排放的经济现象入手,先通过综合人口、经济、社会生活这三项指标汇总测算出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再通过统计八种化石能源的消费情况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之后运用EVIEWS软件,根据拓展的STIRPAT模型构建全国模型、区域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碳排放量和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平方项、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工业化水平、能源效率等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自变量对因变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国整体影响和区域差异。分析发现,整体来看,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人均收入、工业化水平对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化水平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而能源效率对碳排放起到明显的减少作用;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仍未达到城镇化倒“U”型曲线的拐点,因此城镇化整体发展对碳排放仍起到促进阶段,但理论上来说距离拐点差距已经不大。分区域来看,人均收入、工业化水平对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对碳排放起到明显的减少作用,而人口规模P则与全国整体情况存在差异,在华东、华中、东北地区对碳排放总量CO2起到抑制作用,在华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对碳排放总量CO2起到促进作用;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地区对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华中、西北、西南地区对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亦存在倒“U”型关系。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已经度过拐点,理论上来说,未来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将能有效减少碳排放;华中地区城镇化水平已经逐步接近拐点,未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作用将从促进转为减少;西北、西南地区城镇化水平距离拐点有一定差距,城镇化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