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压和干湿循环机制下SO42-在混凝土中传输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能源、水利、国防、隧道等地下与海底工程不断向深部发展,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混凝土结构面临的侵蚀环境却愈加恶劣。这些环境往往具有高水压的特点,使得深部混凝土结构其破坏程度与速度都明显快于浅部及地表混凝土结构。因此在高水压环境下侵蚀性离子向内部传输机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外干湿循环是导致海洋以及盐湖区环境中混凝土加速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干湿循环机制下SO42-在混凝土中的传输规律同样值得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本文便结合这两方面以及某金属矿山副井井壁混凝土破坏案例对SO42-在这两种机制下的传输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利用传统的标准抗渗仪进行试验时,由于高水压的作用,混凝土试块会因为环箍效应而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从而影响了腐蚀溶液向混凝土内部的渗透和传输,作者对传统的抗渗仪进行了改进,改装后的装置有效的消除了高水压下的环箍作用。在高水压下混凝土内部SO42-传输规律研究中,利用改造后的抗渗仪进行了1.2MPa、2.4MPa与3.6MPa三个水压等级下SO42-在混凝土的传输规律试验。通过化学滴定分析,得到了SO42-在混凝土中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微观检测证实了高水压下SO42-在混凝土中传输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滞后现象。建立了水压作用下SO42-在混凝土内部的传输模型,并且开发了仿真APP以评估预测地下混凝土结构受水压作用时,其内部SO42-随深度的分布。在干湿循环机制混凝土内部SO42-传输规律研究中,利用干湿循环试验机对0.4、0.5、0.6三个水灰比试块进行了清水干湿循环与腐蚀溶液干湿循环试验。得到不同时期的损伤层厚度以及立方体抗压强度值。通过化学分析得到了SO42-在不同水灰比以及循环次数下的浓度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微观检测结果得出导致干湿循环机制下SO42-加速向内部传输的原因有三:干湿循环机制本身会使混凝土产生微裂缝;盐结晶与腐蚀产物体对孔隙的破坏;SO42-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随后基于Fick定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干湿循环机制下SO42-简化的传输模型。利用高水压的研究结论与某金属矿山竖井井壁混凝土腐蚀破坏后的取样分析,得到该矿井加速破坏的主要原因为高水压条件下SO42-与Mg2+加速进入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全截面腐蚀。利用该实际工程案例也进一步印证了高水压下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传输规律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二维层状过渡硫属化合物MoS2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和适合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大小可调的能带间隙等特点,使得其在光电化学水解性能和电化学析氢性能方面具有广泛的
水平井技术和大型水力压裂措施的发展使得非常规致密油藏得以成功开发。研究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近井渗流规律,建立体积压裂水平井分区产能预测模型,对加快致密油藏的有效
覆盖在客机蒙皮上的多孔材质保温层在飞机高空巡航期间容易凝结水分,聚集的水分不仅增加机体重量,降低其保温隔音性能,还可能腐蚀机体,增加掩埋在蒙皮内缆线及电子元件的故障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以其特殊的纵坡条件,使得车辆在长大纵坡路面行驶车速较慢且制动频繁。又加之国内交通超载和重载的特点,所以在持续的高温下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车辙、
THAI(Toe-to-Heel-Air-Injection)火驱是一种结合了水平井技术的新型火烧油层技术,因其具有接替开发注蒸汽热采后的稠油油藏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其驱替机理、参数控制及火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日趋复杂化、规模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故障,进而威胁系统的性能甚至安全性,因此生产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故障诊断能够有效
目前对原油氧化反应微观机理认识不够全面,影响了现场注空气项目的实施。因此研究原油氧化过程中的放热特性,对于改善注空气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利用热重/同步热
火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自然中广泛存在,是大兴安岭森林中常见的一种干扰的因子。林火的频繁发生通常对于森林演替、植被更新以及森林的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发挥极重要的作用。其
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有机成膜型涂层是提高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有效方法,但是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机成膜涂层易受紫外线照射和水分的侵蚀而出现紫外老化和水解的现象,严重
液体管道瞬变流动常见于石油输送过程,其基本方程是拟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拟线性和双曲型的特性通常会形成解的间断。若要准确模拟这种阶跃变化,一般的固定均分网格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