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R)与环磷酰胺联合阿霉素、长春新碱和醋酸泼尼松化疗方案(CHOP)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3月~2014年3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O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FCR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8 d为1疗程,治疗4疗程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临床缓解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绝对数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复查的肝脾大小,淋巴结缩小情况,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上升情况等,对缓解程度进行对比,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患者骨髓的微小残留病(MRD)。同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的发热、乏力感、疼痛、腹胀及水肿等临床症状与体征持续的时间和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inet临床分期、ZAP70表达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经治疗后,观察组有CR共有11例,PR共有7例,RR为90.00%,对照组CR有8例,PR有6例,RR为70.0%,观察组患者缓解率较对照组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象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绝对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MRD阳性率较对照组MRD阳性率由降低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发热、乏力、疼痛、腹胀及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持续的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黏膜炎症、消化道反应,以及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有降低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较环磷酰胺联合阿霉素、长春新碱和醋酸泼尼松化疗方案(CHOP)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但是还需要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