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重要的蛀蚀性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研究对象,对玉米螟幼虫血浆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生物质谱鉴定,并结合生物信息学,从蛋白质组水平来研究亚洲玉米螟滞育过程中蛋白表达丰度的变化,探讨差异蛋白在亚洲玉米螟滞育中的作用,为揭示亚洲玉米螟滞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幼虫的血淋巴是负责能量和物质的运输、创伤愈合以及温度调节的作用,而其中的血浆蛋白正是行使这些功能的主要成员。幼虫蛋白质的制备对于双向电泳的后续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针对幼虫血淋巴的特点,比较了TCA/丙酮、直接法和PEG沉淀3种蛋白提取方法,通过SDS-PAGE和2-DE的分析,得到提取幼虫血浆蛋白的最优方法——PEG提取法。此方法能够较好的去除各类干扰杂质,蛋白易溶解,SDS-PAGE电泳得到条带最多,分离效果好,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的蛋白点数最多,平均达874个,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为进行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的相关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首先收集滞育组和对照组的5龄幼虫血淋巴,利用PEG提取法分别提取血浆蛋白,将对照组和滞育组的血浆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利用银染显色,应用软件ImageMaster2D Platinum6.0对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滞育条件下,表达丰度在3倍以上变化的差异蛋白点有53个,其中43个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2个特异表达,1个蛋白点消失。结合MALDI-TOF/TOFMS质谱分析,对20个蛋白点进行了分析,其中11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出来,包括热激蛋白70(heat shock70kDa protein)、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protein)、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transferase sepia)和腈水解酶(aliphatic nitrilase)。依据UniProntKB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和查阅相关文献对鉴定的蛋白进行了功能分析,发现热激蛋白70和小热激蛋白起到了分子伴侣的作用,维持细胞结构,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磷酸丙糖异构酶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都是糖酵解途径中重要的酶,对于能量的获得是必不可少的,其代谢产物能为其他途径提供中间产物。精氨酸激酶是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磷酸原激酶,起到能量储存和能量缓冲的作用,据此推断玉米螟幼虫在滞育期间的能量获得,对于生命的维持和抵御寒冷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谷胱甘肽转移酶和腈水解酶是解毒代谢酶,帮助昆虫抵御有害物质。以上研究为亚洲玉米螟滞育的分子机制的解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揭示玉米螟幼虫的低温适应能力提供了实验基础,为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