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一直是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的重点。教学质量受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组织与管理双重因素的影响。在既有研究中,比较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关注的是学校组织与管理中班级编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本文以Z县采取特殊编班方式的H初中为个案,采用质地研究方式,具体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H初中是一所课程与教学聚焦中考、管理较为强势、教师群体相对封闭、学生群体参差不齐、家长为了生计,难以兼顾家庭教育的学校。在政府有期待、校际存竞争、师资有压力、管理有不足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升学率,H初中的高层领导在商议后形成决策,推行了按年级重新编班的改革。H初中按年级重新编班制度是一个体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编班方式的调整,每学年开学初,依据上学年期末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重新编班。二是班主任选拔方式的变化,班主任不是循环跟班,而是通过每个学年的班级综合考评,名次靠前的进入高年级,名次靠后的留带本年级。三是科任教师配备的改变,对教师进行优化组合,九年级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互选,八年级单项选择科任教师,余下教师由学校安排担任七年级教学工作。多年的实践显示,H初中的按年级重新编班制度有着双重影响。在积极方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成绩,增加了本校教师的忧患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激情。在消极方面,对学生而言,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工作与心理压力加大,影响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团队的建设。研究认为,就资源有限背景下改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出发点而言,H初中的按年级重新编班制度是一项有力的举措,这对很多致力改薄的农村初中具有借鉴意义。同时,H初中按年级重新编班也存在一些弊端。从改薄后学校的进一步优化发展的角度看,H初中按年级重新编班制度还有待深入改进,实现四种转向:一是从应试走向成长,通过“按年级重新编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提高分数。二是从形式走向能力,除了在教师组合形式上挖掘潜力外,更要关注教师能力的提升。三是从竞争走向合作,在“按年级重新编班”强调的竞争的同时建立真实有效的合作。四是从结构走向文化,“按年级重新编班”是一种组织路径方面的挑战,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追求卓越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