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潜在的心肌功能损害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肝硬化患者50例,并行血清学检查,对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分为ChildA、B、C级;同时期年龄、性别及体重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并采集左室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及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连续4个心动周期图像。采用Qlab软件的CMQ插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肝硬化各级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左室收缩功能损害及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①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肝硬化患者组心率较快,血压较低;②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室心肌纵向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由基底段到心尖段均呈递增趋势;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以中间段最大,基底段最小。除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及前侧壁基底段外(P>0.05),余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除左室侧壁心尖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外,Child C级组与正常对照组、ChildA级组、Child B级组两两比较,左室心尖各段及中间段各段纵向、环向、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组与正常对照组、Child A级组、Child B级组两两比较,部分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A级组、Child B级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部分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并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潜在的局部收缩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