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不透水区域的面积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导致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时产生大量的径流通过下水道直接排放到城市河流、湖泊和滨岸水体,径流携带的来自城市路面和屋面的沉积物、重金属、N、P营养物、毒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成为城市受纳水体水质下降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城市径流污染是典型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本文以上海市市区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功能区路面径流和不同屋面材料的屋面径流污染过程及管理措施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径流中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初始冲刷效应,并采用模型估算了径流中污染物的年负荷量,根据所分析的路面径流和屋面径流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以BMPs为基础,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的径流管理调控措施。 通过对屋面径流和路面径流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发现,上海市区不同功能区路面径流和不同材料的屋面径流中污染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径流中污染物的瞬时浓度存在有很大的变动性,在屋面径流中,污染指标浓度随着产流时间的增加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指数衰减规律。路面径流中,不同功能区污染指标的时间变化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污染指标浓度会呈现比较明显的衰减规律,交通区由于有更复杂的人类活动和机动车辆等持续的污染源排入,其衰减规律不是很明显,存在有较大的波动性。 论文通过计算径流中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值,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路面径流中,污染物的EMC值在不同功能区的浓度都比较高,并且在不同功能区其分布有很大的差异,TSS、CODCr、BOD5、TN、NH4+-N、TP、DP的平均EMC值在四个功能区的顺序为:交通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NO3-N、NO2-N的平均EMC值顺序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重金属在工业区的平均EMC值是最高的,其次是交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最低。在屋面径流的EMC值分析中,TSS、CODCr、TN、TP的平均EMC值在四种屋面材料的顺序为:旧混凝土屋面>旧粘土屋面>新混凝土屋面>新粘土屋面,NH4+-N的顺序为:旧混凝土屋面>新混凝土屋面>旧粘土屋面>新粘土屋面;NO3-N的顺序为:新混凝土屋面>旧混凝土屋面>旧粘土屋面>新粘土屋面。 论文采用无量纲累积曲线对屋面径流和路面径流中污染物进行初期效应分析。四种屋面重要的污染物质TSS、CODCr都发生了较强的初始冲刷效应,其他指标在不同的屋面中表现不同,但其总的规律还是存在初始冲刷效应。对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初始冲刷分析发现,交通区的初始冲刷非常的弱,有些指标根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