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30年,同性恋现象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现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并明确了男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之后,对男同性恋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性恋及其对社会、对同性恋者自身的影响成为了社会科学、公共卫生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涉及的研究主要包括:同性恋的成因,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况,亲密关系暴力行为,同性恋者的心身健康,同性性行为与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关系、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等方面。但是,已有的相关研究存在两个主要的方法学问题:①样本的代表性问题。男同性恋人群是“难以接近的人群”(hard-to-reach population),目前抽取男同性恋研究样本的策略主要有两类:研究人员利用与调查对象的个人联系收集样本,经常被称之为“友谊网络”(friendship networks)或“滚雪球”(snowballing);通过GLB (gay men, lesbians and bisexuality)社区的社会活动、组织机构、商业活动、或是新闻事件等进行公开招募。用这两类方法获得是非概率样本,其代表性不理想。目前,也有一些涉及难以接近人群的相关研究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同伴推动抽样法(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 RDS),这种方法是滚雪球抽样法的升级,近似概率抽样方法,但这种新方法也仍有许多局限,有待于进一步应用和完善。②多数涉及同性恋研究基本上没有一个对照组,单组样本的描述和分析在许多方面并不能很深刻地阐述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同性恋者的性关系松散,性对象多变,容易感染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②同性恋者自身大多具有道德罪恶感,其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不佳,一旦遇到一些情感问题,容易表现出一些失控行为,如自杀、自伤等;③同性恋本身给自己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同性恋者所缔结的异性婚姻则更为不幸。同性恋人群作为客观存在一个亚文化群体,急需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但事实上主流社会的排斥却使得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更加艰难。本研究采用对照设计横断面调查,对长沙市区男同性恋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恋爱关系、性行为特征、自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亲密关系暴力和生活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异性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为提高城市男同性恋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预防男人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在中国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来了解城市男同性恋人群的生活、工作、健康、社会交往等生存状况,分析影响男同性恋人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男同性恋人群身、心健康水平以及预防男同性恋人群性病、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包括:①描述男同性恋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②描述男同性恋人群的性行为特征及患性传播疾病情况;③描绘男同性恋人群的恋爱关系、自杀意念、亲密关系暴力、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水平以及生活质量;④分析影响男同性恋人群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⑤了解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并分析其主要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⑥翻译、修订同性恋态度量表,并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调查对象的性取向以自我报告为准。在调查过程中首先要求调查对象对自己的性取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鉴定,在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易性癖四者中做出选择,如受试性取向不符合调查要求,则结束该次调查访谈。前期,研究者参加了各种男同性恋聚会活动,对参与聚会的共105名男同性恋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2%经常利用网络来进行互动。因此,本研究决定通过网络随机抽样选取男同性恋样本。目前,中国国内最有影响、且注册人数最多的男同性恋交友网站主要有以下5家:朋友别哭(www.pybk.com),阳光地带(www.boysky.com),Bf99华人同志交友网站(www.bf99.com),同志朋友网(www.94gay.com),69PY交友网(www.69py.com)共5家。截至2009年6月,长沙男同性恋者在这5个同性恋网站上注册近1,2000人次,长沙市男同性恋QQ群将近100个,约6,000人次,初步确定样本抽样框为18,000人次。在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性传播感染高危人群哨点监测的样本量标准(一般在250-400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抽取样本500人。收集所有网络注册及QQ群用户男同性恋者的QQ号码、Email地址或电话号码等资料,而后从抽样框中随机抽取男同性恋样本500人,排除有一部分男同性恋者在几个网站重复注册的可能,因此在抽样过程中剔除QQ号码、Email地址、电话号码等资料重复者,直至抽满500人为止。对照组异性恋样本来自湘雅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为了提高研究的均衡可比性,按年龄、性别和学历选择对照。对照组异性恋者与同性恋者同性别、同学历,年龄相差在1岁以内,而高校学生样本则按年级匹配。所有样本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式,在取得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以定式访谈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①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②性行为特征及患性传播疾病的情况: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③恋爱情况、异性婚姻意愿等:采用自编调查表进行调查;④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行为:采用Kessler设计的自杀问卷调查;⑤亲密关系暴力:采用马萨诸塞青年危险行为调查问卷;⑥负性生活事件:采用Rosser和Ross构建的男同性恋生活事件量表(Gay Affect and Life Events Scale, GALES)来进行评估。⑦社会支持水平采用肖水源制定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来评价;⑧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SF-36 v2 (the version 2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量表来测试;⑨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采用Gregory M. Herek设计男、女同性恋态度量表(ATLG, Gregory M. Herek,1994)来评估资料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取检验水准(α)为0.05,不同组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earson Chi-Square Test)。不同组间计量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不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采用Mann-Whitney Test或Kruskal-Wallis Test等非参数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Ordinal等级回归分析。通过网络抽样,于2009年3月5日-2009年12月31日进行了男同性恋者的调查,有60人在网上注册的QQ号码或手机号已经停止使用而无法联系,有11人拒绝调查,最终完成调查的男同性恋人数为429人,应答率为85.8%,剔除有大量遗漏或是逻辑严重混乱的无效问卷11份,最终获得418名有效样本;于2009年11月1日-12月31日进行了对照组样本的调查,最终共取得有效样本330人。1.社会人口学特征418名有效男同性恋样本中,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44岁,中位数年龄为24岁(P25=21.8,P75=26.0);94.5%汉族,少数民族占5.5%;72.0%原户籍为城市,28.0%为农村;独生子女占57.9%;91.4%未婚,7.9%已婚,离异3人(0.7%);在读学生159人(38.0%);39人(9.3%)未读大学,专科学历111人(26.6%),本科学历207人(49.5%),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60人(14.4%),1人未报告学历情况。58.9%(246/418)的男同性恋者目前正式在职。53.8%(225/418)的男同性恋者月收入在2000以下,25.6%(107/418)月收入在2000-4000之间,15.3%(64/418)月收入4001-6000之间,4.8%(20/418)月收入在6001-8000之间,2人(0.5%)月收入在8000以上。2.在同性性关系中的角色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将男同性恋者在同性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从纯0到纯1划分为10段共11个点,由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纯0意指在男同性恋者之间的阴茎-肛门插入式性行为中只扮演被插入方的角色,没有过阴茎-肛门的插入式性行为;纯1意指在男同性恋者之间的阴茎-肛门插入式性行为中只扮演插入方的角色,没有过阴茎-肛门的被插入式性行为。本研究在分析过程中将纯0,0.1,0.2,0.3界定为被动组,共125人(29.9%),0.4,0.5,0.6界定为中间组,共137人(32.8%),0.7,0.8,0.9,1界定为主动组,共156人(37.3%)。3.出柜出柜(Coming-Out),是指LGBT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sexual)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子里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本研究男同性恋样本中,57.3%有出柜史。其中,5.0%(12/241)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了父亲,7.9%(19/241)告诉了母亲,12.9%(31/241)告诉了兄弟姐妹,63.1%(152/241)曾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过同学,49.4%(119/241)告诉过同事或朋友。而在已婚的33人中,未有1人将他们的性取向告诉过他们的妻子。4.恋爱关系、异性婚姻及生育意愿与异性恋者相比,男同性恋者当中目前有稳定恋爱关系者较少(χ2=21.671,P=0.001);44.0%的男同性恋者与同性伴侣维持恋爱关系时间最长不足7个月,时间短暂(χ2=57.391,P=0.000)。除已婚的33人和离异的3人之外,其余382人当中,13.6%(52/382)明确表示将不会和异性结婚,37.1%(155/418)的男同性恋者希望能找女同性恋者缔结形式婚姻;74.9%(313/418)希望生育或抚养小孩。5.男同性恋人群性行为特征(1)利用网络寻找性伙伴。与异性恋者相比,男同性恋者更多地利用网络来寻找同性性伙伴(χ2=322.883,P=0.000),85.6%(358/418)的男同性恋者表示曾通过网络来寻找同性性伙伴。而在最近6个月内,有利用网络寻找性伙伴的调查对象性伙伴个数明显高于那些未利用过网络寻找性伙伴的调查对象(Z=-4.220,P=0.000)。(2)第1次性接触。418名男同性恋者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11岁,最大30岁,中位数年龄为19岁,四分位距为4,有6人从来没有过性接触,两组间凡是有过性接触者第一次性接触的年龄无差异。82.3%(344/418)的男同性恋者第一个性伙伴为男性,16.3%(68/418)为女性;对照组当中,有119人(36.1%)从未有过性接触,第一个性伙伴为男性者13人(3.9%),198人(60.0%)第1个性伙伴为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22,P=0.000)。(3)和女性的性接触。所有男同性恋样本中共有126人(30.1%)与女性有过性接触,9.8%(40/418)的男同性恋者过去6个月内与女性有过性接触。(4)固定性伙伴。90.7%(379/418)的男同性恋者在过去6个月内与同性有过性接触,性伙伴个数中位数为3,四分位距为4,最少1人,最多38人。对照组中,53.0%(175/330)在最近6个月内有性接触,性伙伴个数中位数为1,四分位距为1,最少1人,最多22人。在过去6个月内,男同性恋组性伙伴个数相对较多(Z=-10.878,P=0.000)。到目前为止,有344名(82.3%)男同性恋者表示曾有过固定性伙伴,固定性伙伴中位数为3,四分位距为2;其中。53.1%(222/418)在过去半年内有过固定性伙伴,中位数为1,四分位距为0。(5)临时性伙伴。过去6个月内,73.0%(305/418)的男同性恋者有过临时性伙伴,临时性伙伴中位数为4,四分位距为4,其中有28人临时性伙伴数大于或等于10人。有152名(36.4%)男同性恋者在过去半年内既有固定性伙伴也有过临时性伙伴。(6)商业性性行为。在过去半年内,有16人(3.8%)有购买过商业性性行为,有22人(5.3%)有提供过商业性性行为,有6人在购买商业性性行为时有无保护肛交,有7人在提供商业性性行为时有无保护肛交。6.性病、艾滋病418名男同性恋样本中,在过去一年内,共有73人(17.5%)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性病,对照组男异性恋者当中有20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26,P=0.000);418名男同性恋样本中,共有206人(49.3%)曾做过HIV检测,而在过去一年中做过HIV检测的有159人(38.0%),4人检测结果呈阳性,检出率2.5%。7.负性生活事件418名男同性恋者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得分在0-99分之间,得分中位数为10分,四分位间距=13分(P25=5,P75=18)。对照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得分在0-64分之间,得分中位数为5分,四分位间距为7分。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72,P=0.017),男同性恋组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大。将男同性恋主要负性生活事件按相对危险度大小排序,前5位依次是:“您从内心接受了自己很可能是或曾是同性恋者”,“您有轻度的经济困难”,“您和您爱人的恋人关系结束了(并非由于出国、爱人去世等外部因素导致)”,“因为小病、小伤需要看医生或者休息几天不工作”,“您和您爱人争吵越来越多”。8.社会支持418名男同性恋者SSRS得分范围为16-54分,平均得分32.17±6.69。t检验结果显示,男同性恋组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及SSRS总分均低于异性恋者(t=-8.914-14.826,P=0.000)。9.自杀在过去一年内,30.6%的男同性恋者有自杀意念,对照组中,7.9%有自杀意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85,P=0.000)。24名男同性恋者有自杀的计划,9人做了自杀准备,在过去12个月中有10人采取过自杀行为。而到目前为止,有19人(4.5%)因为自杀而被救治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负性生活刺激量、出柜是男同性恋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负性生活刺激量、出柜仍然是男同性恋者自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7(P=0.001),1.63(P=0.037)。10.亲密关系暴力34.7%的男同性恋者曾遭遇过亲密关系暴力。32.3%遭遇过精神暴力,7.9%遭遇过躯体暴力,9.6%遭遇过性侵害,与对照组异性恋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43,P=0.000)。11.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SF-36 v2量表通过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旋转法产生了两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解释了57.12%的总方差。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男同性恋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均低于异性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140,-13.075,P值均为0.000)。在控制了年龄、学历、原户籍、婚姻状况、性病史、社会支持、自杀意念、亲密关系暴力等因素后,两组生理健康(OR=8.454,95%CI:3.983-17.945)、心理健康(OR=26.345,95%CI:11.359-61.103)差异仍然明显(P=0.000)。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男同性恋人群生理健康的因素有性角色(Χ3)、出柜(Χ6)、性病史(Χ7)、自杀意念(Χ9)和亲密关系暴力(Χ10),logit模型为:Logit1=-2.583+0.444X3+0.779X6+0.835X7+1.032X9+0.723X10;影响男同性恋人群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性角色(Χ3)、社会支持(Χ8)、自杀意念(Χ9)和亲密关系暴力(Χ10),logit模型为:Logit1=-4.136+0.621X3+0.897X8+1.324X9+1.033X10本部分研究共收回有效样本2202人。男1208人(54.9%),女994人(45.1%);年龄16-71岁,平均(33.13±16.47)岁;820人(37.2%)来自城市,1275人(57.9%)来自农村,107人(4.9%)未报告此项资料;182人(8.3%)学历为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学历1057人(48.0%),本科学历904人(41.1%),硕士及以上59人(2.7%);未婚1806人(82.0%),已婚396人(18.0%);在职569人(25.8%),27人(1.2%)待业,学生1606人(72.9%)。2202名社会公众ATLG量表平均得分为60.26±12.71,得分范围从24-99分,全距75分,将得分分成三段,显示:17.6%的调查对象得分位于24-48分,69.1%得分位于49-74分,13.2%得分位于75-99分。①社会公众男同性恋态度子量表(ATG)得分(33.43±7.25)高于女同性恋态度子量表(ATL)得分(26.84±6.64)(t=-40.555,P=0.000);②男性ATLG得分(63.60±12.94)高于女性得分(56.15±11.14)(t=12.638,P<0.001);③未婚者ATLG得分(59.75±12.34)低于已婚者得分(75.98±14.05)(t=-9.385,P<0.001);④来自于农村的样本ATLG得分(62.64±12.26)高于来自城市样本得分(55.57±13.91)(t=-11.917,P<0.001);⑤在职人员ATLG得分(68.91±16.03)高于学生得分(59.30±11.91)(t=7.52,P<0.001);⑥初中、高中、及中专学历组ATLG得分为65.17±13.30,大专组ATLG得分为62.38±11.44,本科及以上学历组得分(57.89±13.53)(F=28.32,P<0.001)。⑦此外,20个条目中,条目17.“如果我的儿子是同性恋者,我不会感到非常难过”得分最高(3.85±1.102)。Ordina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社会公众同性恋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Χ1)、性别(Χ2)、原户籍(Χ3)、婚姻状况(Χ4)、学生或在职(Χ5)、学历(Χ6)。logit模型为:Logit1=-7.074+0.431X1+1.195X2+0.297X3+1.680X4+0.833X5+0.818 X6该部分研究共收回有效样本701人。其中大学生样本404人,男生210人,女生194人,年龄17-25岁,平均(19.66±1.03)岁,193名学生10天后接受了重测;社区居民297人,男性144人,女性153人;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5.54±15.24岁。ATLG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67,子量表ATL、ATG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0.952;20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15-0.738之间;ATLG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3,两个子量表ATL和ATG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67和0.879;将总量表与各子量表分半为奇数项和偶数项,ATLG的分半信度为0.934。ATL分半信度为0.868,ATG分半信度为0.878。因子分析结果显示,ATLG量表抽取了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3.788%。因子1是对女同性恋的信念,包括条目3、5、6、8、9、10;因子2是对男同性恋的信念,主要涉及男同性恋的权利和固有模式,包括条目ATG子量表所有条目;因子3是社会制裁,包括条目2、4、7;ATL子量表有1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的46.221%,为对女同性恋的信念;ATG子量表有1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的48.676%,是对男同性恋的信念。结论1.男同性恋人群恋爱关系不稳定、维持时间较短,且绝大多数在与伴侣生活时对未来没有规划。多数男同性恋者表示会选择和异性结婚,并希望有孩子。形式婚姻(即男同和女同结婚)成为男同性恋者考虑的一种新的婚姻形式。2.男同性恋人群更多地依赖与网络来寻找性伙伴,性关系松散,危险性行为严重,患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较大。3.男同性恋人群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大,亲密关系暴力比例较高,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自杀现象严重。4.男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较差,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同性性关系中被动,出柜,有性病史,有自杀意念,有亲密关系暴力是男同性恋者生理健康差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同性性关中主动,社会支持水平高,没有自杀意念,没有亲密关系暴力则是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差的主要保护因素。5.社会公众对男同性恋者态度比对女同性恋的态度更严厉,17.6%的社会公众对同性恋持接受态度,最难以接受自己的儿子是男同性恋者。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与年龄、性别、原户籍、婚姻状况、学生或在职、学历有关。6.Gregory M. Herek编制的ATLG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国内同性恋态度及其相关研究的测评工具。本研究以长沙市区男同性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设计横断面调查,从社会人口学变量、恋爱关系、性行为特征、自杀、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水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清晰、详实地描述了这一人群的生存状况,为今后城市男同性恋人群的危机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采取网络随机抽样选取男同性恋样本,并最终收回有效样本418人。这种利用网络选取男同性恋样本的方法,是男同性恋研究方法学上的一个新尝试。本研究首次采用了同性恋态度量表评估了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研究中采用的同性恋态度量表是首次国内使用,此次研究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检验了其信度和效度,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