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背景,以上海市G学校为个案,系统探讨薄弱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问题。薄弱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现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快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立足基础教育的现状,创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以人为本的体现;并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薄弱学校改进的若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师资队伍的要素日益成为焦点。本文研究探讨G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提出了诸如学习过去和现今的经典教育著作以充实教师知识视野;教师在实践教学生活中善于及时发现自身的身心健康问题,维护好自己乃至学生和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给教师更大的价值权威等等策略。文章的主体结构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针对问题提出的背景、相关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制定出研究的方案,研究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第二章从目标质量、条件质量及投入质量的分析视角对薄弱学校的成因进行探析,并认为教师队伍建设在薄弱学校的改进中能够从态度和能力的两个纬度产生凝聚和团结人心、培育教师领导的价值。第三章则是系统地对个案学校在学校改进中如何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进行了描述和结构化的分析。第四章则是在对个案学校的实践探索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薄弱学校改进中的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具体包括:一、视野先开阔:学习先进的教师发展理念;二、修业不敢倦:优化教师队伍的学习;三、立德师为先: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四、火焰重点燃: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五、结构是资源:充分利用教师发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