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成为改变一国经济社会面貌的中坚力量。我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利用低廉的生产要素和广阔的市场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全球资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中国人口福利和汇率优势的弱化,我国的制造业在前行中举步维艰。反本溯源,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发展模式粗放,技术含量稀缺,产品附加值低。由此可见,提升我国技术创新是极具理论和实践必要性的,而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正是研发投入(以下简称R&D投入)。研发活动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持续发展、四季常青的不竭动力。我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越发注重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于2006年提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大对企业R&D投入,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改变我国制造业目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迈向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研发活动本身有高风险,极强的不确定性和资源投入的持续性等特质。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时不得不事先预估其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的时效,伴随着现代企业的性质和管理层的短期视角的存在,企业管理层偏于持以保守的态度面对研发活动。因此,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的相关性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性质理论等理论知识,选取了2012-2014年我国R&D投入连续披露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R&D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以及影响两者关系的其他因素,提出三个研究假设,并建立四个检验假设的实证模型,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制造业上市公司R&D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制造业上市公司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性。第二,公司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和公司绩效相关性,当企业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对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对公司绩效没有正向调节作用。第三,管理者和所有者两职合一的董事会特征对制造业上市公司R&D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总结了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同时也阐述了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