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学者将危机归因于美联储实行的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认为,持续的低利率刺激了资产价格泡沫、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越来越高,从而承担过多的风险,造成金融系统风险积聚,最终爆发危机。因此,金融危机后货币当局以及学者们开始重视货币政策对金融业稳定的影响。本文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对于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以及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其次,选取了银行破产风险Z-score、风险加权资产占比以及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3-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了宏观经济状况、银行业市场结构及银行特征变量等控制变量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第三,本文在验证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否依赖于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最后,本文从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审慎监管以及商业银行应对风险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的结论主要有:(1)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我国是存在的,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及水平,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及水平。(2)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联的影响因素中,宏观经济环境越好,银行的风险承担越低;我国存在“竞争——稳定性”,市场竞争越激烈,银行的风险承担意愿越低;资本越充足、流动性比例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意愿及水平越低;银行的资产规模与其风险承担之间呈现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银行的盈利性水平与风险承担之间关系具有不确定性。(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异质性。不同资本充足率银行的风险承担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不同,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抵御货币政策冲击的能力越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