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亳菊为实验材料,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亳菊内生菌和非内生菌株,与组培苗共生培养,通过生理生化试验、活性物质测定试验、转录组等手段,筛选出促进亳菊生长和活性物质积累的菌株,并对其活性物质积累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将为今后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奠定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亳菊的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以茎段、茎尖、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别做组织培养,发现茎尖的成活率最好;通过优化组织培养基配方,最后选择适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1/2MS+琼脂8.5 g/L+蔗糖30.0 g/L,pH 5.8,适合生根和增殖的培养基为MS+琼脂8.5 g/L+蔗糖30.0 g/L,pH 5.8。2.功能菌株的初筛:将前期分离得到的14株菌株接种亳菊组培苗,共生培养15天后,观察亳菊组培苗存活情况、长势,测定株高、根长、根数等生长指标,初步筛选出对亳菊组培苗有促生长作用的促生长亳菊内生菌BJF10和BN7。3.功菌株的复筛:与内生菌共生培养15 d后的亳菊组培苗炼苗一周后移栽至温室大棚,一个月后分别测定接菌组和不接菌对照组亳菊的生理指标,包括叶片叶绿素含量、MDA(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PAL(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结果发现,接种BJF10的亳菊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接种BN7的亳菊叶片与对照相比,MDA含量下降了;同时发现BJF10,BN7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亳菊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PAL酶活性。4.促生菌对亳菊叶片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对样品处理、流动相及检测波长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测定绿原酸含量的HPLC方法,通过对内生菌BJF10、BN7处理组亳菊叶片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内生菌BJF10、BN7均能提高叶片绿原酸含量,其中BJF10为不接菌对照组的2倍,说明内生菌BJF10和BN7能明显提高亳菊活性物质。5.转录组分析:对内生菌处理组和对照组亳菊叶片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重点分析活性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谱,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菌株对亳菊叶片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获得菌株BJF10和BN7,能促进亳菊生长和活性物质绿原酸的积累,为今后研制农用微生物复合菌剂等产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