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有效市场理论的重要异像,动量效应是对基于风险的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这种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存在的中期动量收益持续性已经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可以体会到,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追涨杀跌”和“寻庄跟庄”等技术分析的趋势特征,市场波动也表现出明显的“齐涨齐跌”、“板块轮动”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等动量特征。很显然,实践者的直观感觉与多数研究者的经验结论相矛盾。这种矛盾促使我们对已有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发表在最近五年的二十多篇相关文献的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几乎所有的经验分析都机械地照搬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方法,没有考虑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譬如,在对待形成期和持有期长度选择问题上采用直接拷贝的方法。众所周知,美国股票市场表现为“牛长熊短”,而中国股票市场则表现为“牛短熊长”,两个市场有非常大的不同。本篇文章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按照上市公司的几种特征(比如股价水平、公司规模等)对其股票进行分类,再进行动量效应的检验。检验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股价的动量效应是否具有特征性。在检验方法上,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检验期为一到六个月、持有期为一到六个月的交叉搭配策略等较短期的动量策略来检测。 这篇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股市中,对大规模公司的股票在采用动量投资策略时,会出现反转效应,会有一定的超额收益,但并没有表现出动量效应;但是对小规模公司在采用动量投资策略时,不但会出现反转效应,还有动量效应存在,这两种效应不是十分明显;在对市净率不同的公司考察时发现,成长型公司股价在(2,1)策略中出现了一定的动量效应,但是不十分明显。在检验各个观察期时,持有期最长时,会出现反转效应;而价值型公司的股价,在采用动量策略时,会出现高达18%的年超额回报率,有明显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通过检验发现,高价股公司的股价也有明显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