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地处小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Ⅳ)中,东邻老爷岭地块(Ⅴ)、西接小兴安岭-松嫩地块(Ⅲ)。经历了多次张裂及拼合,构造—岩浆活动极为发育,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集中产出。开展二股-翠宏山地区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评价区域找矿潜力,对提高区域成矿预测研究理论水平、指导后续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寒武系铅山组(∈1q)、五星镇组(∈1w)、奥陶系小金沟组(02x)、二叠系土门岭组(P1t)、五道岭组(P2w)、白垩系板子房(K1b)、宁远村组(K1n)。区内侵入岩大面积分布,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复杂,从基性到酸碱性均有出露,活动时间持续较长,从中奥陶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均有活动。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包括北东、北西、南北向、东西向断裂等,它们与区域北东向嘉荫—牡丹江岩石圈断裂属于后者的低序次或派生构造。区内现已发现铁、多金属矿床(点)77处。重要矿床包括鹿鸣钼矿床、大西林铁矿、小西林铅锌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红旗山铁多金属矿、翠岗铁铅矿床、库滨铅锌矿床等,本文对有关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矿床外围及重要找矿靶区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伊春二股—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首先受伊春-延寿构造带演化特征控制,其次受含矿地层、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控制,它们构成区内成矿的地质条件。根据区域水系沉积物分析结果所作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Au元素在中奥陶世—早三叠世花岗岩、白垩系火山岩、中奥陶统小金沟组大理岩,Au表现出强烈的富集,且具有较大变异系数,表明其为本区主要控矿地层(提供成矿环境与成矿物质来源),同时显示其与岩浆活动有关;经过对伊春二股—翠宏山多金属矿床地区不同时期岩浆岩的控矿特征研究表明,奥陶、白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控制多金属矿床、矿化的形成与分布,构成本区的成矿主导因素。钨钼矿化、铜矿化与铅锌矿化是受同一成矿环境控制的不同成矿时期的产物,本身构成一个由中高温热液到中温热液再到中低温热液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在总结和研究成矿条件及富集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方法预测研究,确定找矿方向。根据化探成果的综合研究,圈定进一步找矿靶区13处。指出五一、跃进等五处靶区是寻找Cu、Pb、Zn矿床的最佳场所;翠北等找矿靶区具有找寻Mo、W矿床的潜力。另外在各已知多金属矿床(点)深部及外围,也应加强勘查工作部署,寻找新的矿化或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