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彝语各方言的六畜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音变的视角,探究“马”“牛”“羊”“猪”“狗”“鸡”在彝语各方言及其他汉藏语系诸语言中的关系,包括同源和借用关系。彝族的畜牧业经济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彝语各方言土语中均有大量表示牲畜的词语。本文选择彝语的六畜词语——“马”“牛”“羊”“猪”“狗”“鸡”六畜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六畜词语在彝语方言内部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与藏缅语族语言乃至汉藏语系对应词中的语音、语义有怎样的关系,值得探究。(二)彝汉同源词和借词的区分值得研究。彝语在与汉民族的长期交流中,吸收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借词,它们是彝汉民族交往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考察彝汉民族接触史,也有助于确定汉藏语系语言的同源词。(三)彝语六畜词语的研究较为薄弱,彝语六畜词语及其亲属语言比较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彝语研究的不足,加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而且可以为亲属语言比较研究提供典型个案。论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1)共时描写法。依据笔者三次在凉山地区以及云南巍山的田野调查、各类文献材料,搜集彝语各方言、亲属语言六畜词语,描写分析它们的语音、语义。根据上述两种途径获取的语料,比较彝语支方言之间及其与亲属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为求证六畜词语的来源提供证据。(2)历史比较法。通过彝语方言、亲属语言六畜词语的比较,寻找语音和语义对应规律,参考文献和相关文化材料,确定不同层次(语言、语支、语族、语系)的同源词,鉴别借词,分析借词的历史层次。全文共分为八部分。绪论,包括区分同源词和借词的方法论说明;汉藏语系诸语言同源词、借词的相关研究成果;少数民族语言学界关于牲畜词语的研究情况;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意义等的简要说明。第一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共时描写与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依次探讨“马”“牛”“羊”“猪”“狗”“鸡”六畜词语的来源。重点考察它们在彝语各方言以及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中的语音对应形式,并借鉴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文献考古学的相关成果,逐一解释彝语六畜词语的来源。六畜词语同源或借用关系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六畜词语在彝语各方言及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中的语音对应形式,揭示彝语方言内部的一些历史音变规律,为后续更为全面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弥补汉语方音史研究资料的不足,为深入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比较提供研究个案,同时为语言接触理论研究提供材料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