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易感性的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722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Ⅰ、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探索一条新的诊治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病例组)和正常婴幼儿7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VDR基因ApaⅠ、BsmⅠ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用SHEsis软件分析ApaⅠ、BsmⅠ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频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婴幼儿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AA(14.3%),Aa(46.4%),aa(39.3%)和AA(13.3%),Aa(50%),aa(36.8%),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6,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婴幼儿的VDR基因Apa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A(37.5%),a(62.5%),A(38.2%),a(61.8%),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婴幼儿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婴幼儿VDR基因BsmⅠ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BB(3.6%),Bb(21.4%),bb(75.0%)和BB(1.3%),Bb(18.4%),bb(80.3%),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1,P>0.05);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婴幼儿的VDR基因Bsm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B(14.3%),b(85.7%)和B(10.5%),b(89.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3,P>0.05)。ApaⅠ与BsmⅠ二位点D′为0.230,r~2为0.010。D′<0.7,两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分析显示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ApaⅠ、BsmⅠ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婴幼儿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无关。
其他文献
现阶段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学习被动、落后面趋大的现象,并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耕耘在英语教学一线,积极探索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并从利用情
研究背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局灶性脑梗死,可以引起远离原发灶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ver system, CNS)神经纤维髓鞘脱失、轴突变性和神经元细胞丢失等的继发性损害;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