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城市化将是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快城市化,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是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实际上,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因此研究城市化的微观主体农民的迁移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共同趋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大国里,人地矛盾突出、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农民迁移进城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农民迁移的速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市化的速度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农民迁移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化为背景,研究了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本文以人口迁移理论为依据,在全面考察了山东省城市化和农民迁移的情况后,对农民迁移的动机、迁移的决策机制以及影响迁移的微观和宏观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对影响农民迁移的微观层面的因素分析中,选择青岛、淄博和菏泽三个地区做了实地调查,并以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包括建立动力机制、促进机制和实现机制在内的促进农民迁移的长效机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绪论。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国内外有关农民迁移的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农民迁移的现状、基本理论,为后文进行农民迁移行为与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山东省城市化及农民迁移的情况分析。回顾了山东省城市化的发展历史、发展水平、发展的滞后性以及滞后性对农民迁移的不利影响,山东省农民迁移的演进历史、总体特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和农民迁移的相关关系。第四,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迁移行为分析。在对青岛、淄博和菏泽三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民迁移的动机、农民迁移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的角度上对农民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第五,在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建立促进农民迁移的长效机制。根据前几章的分析,结合现实,提出了包括建立动力机制、促进机制和实现机制在内的促进农民迁移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变人口压力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第六,本文的主要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工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的内生性,以及邻近城市间的外部性构建了空间计量联立方程,并利用2005年数据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进行
本文基于HS分类商品,采用一个修正的国际贸易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进出口收入效应强弱的巨大差异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根源,价格效应的特殊性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因素
目的:观察显微吻合血管在桃红四物汤中药干预下血管内膜的增生情况及对VEF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0只3月龄体重200-250gSPF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①实验组:桃红四物汤灌服;②对照1组
研究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是深化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的趋势。本文选取具体地点,实证研究郴州市地方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开创性的有益尝试。这对于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家族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建立一个成功的家族企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家族企业能够长期存活的概率很低,只
任何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学生课堂学习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惟有"志于学"多方面不断"充电",才能锻炼出灵活多变的运用能力。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界的实践也是纷繁复杂,鱼龙混杂。有健康向上的,也有低俗不堪的。这就要求文化新闻的采编者也应该有所作为。简言之,可分
生态效率的年际变化能较好地度量动态环境绩效,它可分解为相对生态效率变化和环境技术变化两个部分。中国地区工业在2003~2007年间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环境技术无效率普遍存
由于西方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价值凸显出来,儒家文化对社会带来的指导意义已被广泛认可,而老子管理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价值对世界管理理论的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增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