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芪为甘肃的地道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应用历史十分悠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对红芪进行了研究,得知红芪主要成分包括多糖,氨基酸,黄酮,生物碱等。红芪主要活性成分红芪多糖(HPS)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增强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多种生物效应。目前已经对红芪的药效和药理学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很多药理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清楚,同时红芪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也并不深入。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为红芪多糖工业化生产及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基础。本文首先对红芪进行了药材外观形态鉴定,药材切片及粉末显微鉴定,确定此药材的品种。通过预试验,提示红芪可能含有氨基酸(或蛋白质)、皂苷、糖或苷、有机酸、酚类、黄酮、生物碱、甾醇(或三萜)等化学成分。其次,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红芪多糖水浸提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80℃,固液比1:12,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乙醇沉淀浓度为70%。在此工艺条件下,红芪多糖的含量和得率分别达到了64.23%和3.92%。最后,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红芪多糖,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溶液pH值等4个因素,选取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3项作为正交考察因素,从而确定了红芪多糖纤维素酶法浸提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3%,酶解温度40℃条件下酶解110min。同时本文还对比了碱浸提法和酸浸提法提取红芪多糖,得率均比水提法有所下降。对比种植红芪,野生红芪和黄芪三种药材的多糖含量,得到野生红芪的含量在三种药材中是最高。考虑到脱脂过程会对多糖提取有一定影响,就以红芪粗多糖含量和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脱脂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脱脂条件为石油醚,70℃脱脂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