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演化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多种办法,以江苏为实证案例,以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综合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基于协同演化视角,从内在心智、人际网络、非正式制度三个层面,从企业与集群、县域、区域三个尺度,探讨文化与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揭示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机理、过程、效应与表现。
研究内容凡8章:
第1章主要是明晰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和主要概念。
第2章是文献述评。综观国内外研究,国外文化与经济研究主要从文化内容视角和文化尺度层次两方面展开实证探讨,从经济行为的主观解释、经济行为的规范约束以及信任、社会资本与网络等三方面展开理论论争,而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细致的阐释是其重要研究方法;国内主要从区域空间角度、文化主体角度、文化内容角度展开实证研究,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契合、秩序的形成与扩展、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文化力、文化资本以及发展模式等角度展开机制探讨。现状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存在理论视角静态性、理论建构不够系统性、研究过程不够严谨等问题。
第3章是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在指出新古典经济学不足与演化经济学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文化协同演化研究需要基于演化经济学的“非加总”的和“远离均衡”的思维方式。进而,借助“嵌入性”(embeddedness)概念,通过多重嵌入,表达和实现文化的立体影响;通过文化经济相互嵌入,表达和实现文化经济协同演化;通过内外同步嵌入,兼顾文化基因的遗传与变异、内生的文化力量与外在的条件环境。通过整合上述三个维度,形成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综合分析框架。进而,通过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定量测度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状态与过程,通过区域发展模式实现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具象与整合,最终形成由协同演化机理-协同演化过程-协同演化形式构成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4章是基于企业和集群的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首先,在明晰研究方法和研究区概况以及官湖文化、经济发展历程与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企业层面,一方面,传统文化基因使得官湖企业家精神的孕育形成具有内生性,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社会资本是官湖企业家解决资金、用地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板材企业组织管理也受传统文化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板材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家价值观不断拓展,企业家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家能动进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重构。同时,企业组织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区域文化与板材企业的互动形成企业层面的文化经济协同演化;在产业集群层面,官湖企业家精神扩散和变迁过程、集群内板材企业的增生裂变和技术学习方式、板材集群治理无不依赖于血缘、地缘等传统关系网络、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乡情。同时,随着板材集群的发展壮大,集群经济也能动促进官湖区域文化创新。区域文化与集群经济的互动形成集群层面的文化经济协同演化。最后,从文化经济协同演化视角审视官湖社会变迁,发现官湖文化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循序提高;发展阶段提升较快,演化进程迅速;文化经济互动明显,文化经济耦合力迅速形成。官湖模式的活力在于官湖文化经济的高效、快速协同演化格局的形成与深化。
第5章是县域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县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小区。问卷调查表明,江苏县域新型文化发育水平偏低,同质性较强,文化类型分布随机,在沿海、沿江、沿东陇海分别以盐城、昆山、宿迁为中心形成三个高值区,具有市区高县乡低的城乡二元特征。文化与经济相关分析表明,整体上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均末表现出相关性。按人均GDP分组相关分析,高值组表现出负相关,低值组表现出低度正相关。江苏县市信任空间格局具有类型数量分布中间高两头低,高分值类型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地区,各种类型相间分布,南通、盐城及周边区域形成高值区等特征。关系网络资本形成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相关分析表明,信任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无相关性,而关系网络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表现出弱负相关。文化观念替代指标和社会资本替代指标相关分析表明,价值观念、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均有大幅度提升。最后,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丰县模式、昆山模式的基础上,从文化经济协同演化视角比较了丰县模式与昆山模式。
第6章是区域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在明晰区域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首先把江苏分为楚汉文化区、吴文化区、江淮文化区三大文化区和徐州文化亚区、赣榆文化亚区、苏州文化亚区、常州文化亚区、金陵文化亚区、淮扬文化亚区、海盐文化亚区七个亚区。进而,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文化区、文化亚区之间经济差异的格局与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总体经济差异在波动中缓慢上升,但未超出警戒线;②从文化区层次看,区间贡献率在波动中上升,区内贡献率在波动中缓慢下降,区间贡献逐渐成为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③文化区内贡献依次为江淮文化区、吴文化区、楚汉文化区;④从文化亚区层次看,文化亚区区内差异是文化区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⑤从过程上看,一阶分解、二阶分解波动变化具有阶段上的一致性。文化区、文化亚区间经济差异的形成与江苏文化传统南北迥异有关。从三大文化区层面看,吴文化地区,以开放和实用为精神内核的吴文化,能动孕育、选择和创新“苏南模式”,形成苏南经济率先发展的能动力量和文化底蕴。苏北文化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主,具有封闭性、保守性,滞重的传统文化使苏北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
第7章是促进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从微观层面看,动员地方资源、激发和保持企业家精神等是促进企业和集群发展的文化对策。从中观、宏观层面看,强化文化规划、重视文化载体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传承创新、重视文化交流融合、强化正式制度建设、形成良性路径依赖为促进文化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8章是结论与创新。主要结论为:①基于协同演化视角研究文化与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②文化以“文化场”的形式立体影响经济增长:③“资本”的相互转换与循环互动是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微观基础与实质所在;④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度及其动态变化体现了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状态与过程;⑤区域发展模式是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结果:⑥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类型多样。主要创新为:①初步提出基于协同演化的文化与经济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②提出并初步构建了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③从多个层面深度探讨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的机理及过程特征;④深化了文化差异的定量测度和空间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