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最近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种IFN信号分子的调节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影响IFN抗病毒疗效。本研究拟探讨SOCS3在HBV复制的细胞模型和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本实验室保存的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两种细胞系。HepG2为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是有HBV复制的HepG2细胞,可作为HBV复制感染模型。选用普通干扰素IFN α-2a(商品名因特芬)作为刺激因子,收集干扰素(IFN)刺激前的两种细胞及干扰素刺激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两种细胞,用RealTime-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细胞中SOCS3的表达;本实验中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指的是先前已使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治疗9-36个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经过恩替卡韦治疗后HBV DNA已转阴但尚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eAg<1000PEIU/ml。符合条件的患者再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B两个组。其中A组患者将联合使用长效干扰素和恩替卡韦8周,后单用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继续治疗至一年后停药,B组继续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我们从A、B两组中分别选取20名患者,在基线、4周、12周、24周采集外周血并提取PBMC。然后提取PBMC中的RNA和蛋白,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SOCS3的表达。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未使用干扰素时(即基线水平),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均有SOCS3的表达,且HepG2.2.15细胞中SOCS3的基线表达高于HepG2细胞(p<0.05);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在干扰素刺激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SOCS3的表达量是增高的,其中以刺激后6小时的SOCS3表达量最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扰素刺激后,相同时间点(6,12,24小时)HepG2.2.15细胞中SOCS3的表达均高于HepG2细胞(6小时,12小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参与本药物试验的难治性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接受干扰素治疗的A组患者,治疗后不同阶段SOCS3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增高(p<0.05),SOCS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较治疗前增高;而在使用恩替卡韦的B组患者的PBMC中,SOCS3的表达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细胞模型研究显示,干扰素的刺激可导致SOCS3的表达增加。在干扰素作用下,HBV感染的肝癌细胞系比未感染细胞SOCS3的表达明显增加,提示HBV病毒有可能刺激SOCS3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体内试验显示,干扰素治疗组患者SOCS3的表达明显增强。干扰素作用后SOCS3的表达强度可能受病毒或宿主其它因素的影响,它与IFN疗效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