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精(Polyginati Rhizoma)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植物,以其根状茎入药。近年来,随着对黄精的药理药效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用价值日益得以体现,黄精需求量逐年增加,人工栽培成为黄精生产的主要来源。目前对黄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而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甚少,如何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获得优质高产的黄精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我们根据黄精喜阴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花椒林下不同施肥条件及种植密度对黄精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同时对该实验条件下黄精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本研究为黄精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依据,也为黄精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丰富了林下种植黄精的栽培模式,促进了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中药产业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出苗率、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积累存在一定影响:首先,不同施肥处理可以提高黄精的出苗率,其中处理组10(N3P3K1)(N:225 kg/hm2,P2O5:250 kg/hm2,K2O:17.72 kg/hm2)的作用最显著,出苗率达到了83.17%,有机肥处理次之;其次,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精株高和茎粗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处理组10(N3P3K1)(N:225kg/hm2,P2O5:250 kg/hm2,K2O:17.72kg/hm2)对黄精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有机肥处理组次之,说明合理配合施肥能够显著促进黄精地上部分的生长;第三,不同施肥对黄精地下部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处理组10(N3P3K1)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处理组7、8、9(N2P2K0、N1P3K3、N3P1K3)作用次之但较处理组2-6显著,说明按一定比例的氮磷钾施肥能够促进黄精地下根茎的生长,处理组2、3、4(N3P0K0、N0P3K0、N0P0K3)中处理组3对黄精新生根茎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说明磷肥能够促进黄精地下根茎的生长;第四,不同施肥处理能够有效促进黄精药用部位有效成分积累,其中处理组10(N3P3K1)作用最显著,而有机肥对黄精总皂苷积累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N、P、K合理配施条件下适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可有效地提高黄精产量和质量。2.不同密度处理对黄精各项指标的影响:黄精的出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3(株行距为45 cm×30 cm)处理下的出苗率最高,达到88.4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黄精植株的株高、茎粗都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茎粗均以M3(株行距为45 cm×30 cm)处理下的最大,分别为94.17cm和4.98mm;在本试验种植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黄精产量有显著影响,一定阈值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阈值后,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产量以M3(株行距为45 cm×30 cm)处理下最高,达到6154 kg/hm2;种植密度对黄精多糖以及皂苷含量影响显著,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黄精的多糖及皂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M3、M4处理下多糖含量最高,并且各处理下多糖含量都远高于药典(多糖含量不低于7%)的标准;M3(株行距为45 cm×30 cm)处理下皂苷含量最高。因此,在花椒林下种植黄精,以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时,株距35 cm45 cm,行距30 cm较佳。3.黄精种植中易受虫害的影响,调查发现影响该地黄精的虫害主要为蛴螬,其发生规律为:六月份到八月份虫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八月份到十月份呈增加趋势,而且增加幅度较快,最高时虫口密度达到了15头/m2。而每点根茎上的虫伤数六月份到八月份呈略微增加趋势,到了十月份有机肥处理组每点达到了25个,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综合分析,蛴螬的活动与土壤的湿度和温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