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交通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七年出台1号文件锁定“三农”,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但从四川省的农村公路调查中发现,农村公路建设已经成为了“三农”建设的瓶颈。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因此,研究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交通建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和我国典型村的发展,讨论农村公路交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资料的系统分析,提出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南充市仪陇县等地开展试点,分别推出了“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元坝模式”、有“四权模式”经验的“仪陇模式”;在推广两个模式中,提出了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建议在四川农村公路“十二五”规划中加以考虑,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广泛的外部效应。本课题研究的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将对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半导体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DPAL)兼具固体和气体激光的优势,具有量子效率高、气体介质可循环流动散热、近红外原子谱线大气透过性好、全电操作、结构紧凑等特点,有望发展成为新
资本主义多样性问题是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有不同范式,但这些范式都没有适当的微观基础。本文提出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