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集合量词进行系统性和个别性研究。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汉语的量词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补充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上篇,本文对集合量词研究方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范畴化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对集合量词的地位和概貌进行了整体性考察,对集合量词的语法属性进行了描写和解释。根据对立性原则,我们对集合量词在量词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根据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提出了确定集合量词的标准,对集合量词的定义、性质、范围、类别做了概括和界定。根据典型性原则,我们区分了典型集合量词和非典型集合量词。关于集合量词的语法属性,我们分别就集合量词的组合情况与重叠情况进行了描写分析,并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在下篇,本文对系列相关集合量词、成对相近集合量词、单一集合量词进行了个别性研究。这是关于典型集合量词的个别性研究。系列相关集合量词包括双数量词、“行”状量词和“叠”状量词。每一类量词在某一视角和标准下自成体系,但它们内部又存在着各种层面的差异。本文分别对这些差异进行了刻画,并就它们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做出分析。成对相近集合量词包括“批”和“群”、“组”和“套”、“丛”和“簇”、“束”和“捆”。每一组两个量词之间都存在着基本语义的差别,也存在着引申语义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往往成为它们对名词选择的认知语义基础。单一集合量词的个别性研究主要着眼于范畴化视角。本文分别对“副、串、堆、把、包、束”的范畴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是范畴化分析的典型实例。本文创新点包括以下一些。首先,对新语言事实的描写和挖掘。本文充分描写、挖掘了大量的有关集合量词的语言事实,分别就集合量词的语法属性和语义属性进行了分析,在事实的基础上发现了集合量词的一些语法和语义规律。其次,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和验证。本文把语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语义的基础上对集合量词的方方面面展开了分析,特别是运用了范畴化理论对一些具体的集合量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共时平面的语义联系,并适当辅以历时语言事实和类型学的证据加以证实。再次,对量词研究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紧紧抓住语义和认知探索建立量词研究模式,并初步建立了几种集合量词研究的模式。比如以“分布描写、认知解释”为原则,确立了集合量词系统性的研究模式。在个别性研究方面,本文分别运用了对比研究和范畴研究的方法,确立了种种个别性研究的模式。最后,对语言应用的促进和推动。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和推动集合量词实际应用,如可以为中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帮助,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有助于词典编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