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政之常道”是指在明治宪法时期日本宪政发展到政党政治阶段,为实现政党间轮流执政而形成的政治运作惯例,也是20世纪20年代明治宪政体系的运作过程。政友会作为“宪政之常道”下参与政权交替的政党之一,是为适应明治宪政体系的需要而建立的“政界合纵型”政党。政友会曾为“宪政之常道”的形成及确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又是导致“宪政之常道”最终走向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通过了解政友会的发展历程,就能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宪政之常道”的兴衰过程。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线内容是“宪政之常道”的兴衰过程。为此,本文试图从明治宪政体系的确立与政友会的成立、“宪政之常道”的兴起、“宪政之常道”时期政友会的政治活动以及“宪政之常道”衰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明治宪政体系以“明治宪法”为核心,它是维新政治家在充分理解西方宪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国情和政治利益,为近代日本创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秩序。通过论述明治宪政体系确立的过程,解读明治宪法的内容,勾勒出其立宪性与威权性并存的特点,这一特点注定了“宪政之常道”发展的曲折性。政友会的成立,是以自由党与藩阀官僚之间的政治博弈为背景,其成立使明治宪政体系下两大对立的政治势力结合起来,大大适应和稳定了统治秩序。随着政友会的成立,主张继续推动日本宪政发展的立宪派势力在统治集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与固守专制的保守派争夺政权。桂园体制就是为解决双方权力争夺问题而创立的,它标志着政友会被正式纳入到国家统治者之列。桂园体制后的原敬内阁,则大大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而护宪运动更是直接促使“宪政之常道”的出现,三者存在着历史的递进关系,最终构成“宪政之常道”的兴起。当日本进入到“宪政之常道”的发展阶段时,其宪政制度却出现了许多“非常道”的表现。比如执政党产生方式的变异,政界权势人物元老西园寺拥有左右“宪政之常道”发展的力量,本应作为维护和推动“宪政之常道”势力的政友会为夺取政权而破坏宪政常道的原则等,上述表现也印证了“宪政之常道”将最终走向衰败的命运。最后,试从制度因素和政党因素两大方面入手,分析“宪政之常道”失败的原因。 本文主要以政友会为中心视角,以明治宪政体制的制度特点和政党与藩阀、军部等保守势力的政治博弈为考察维度,论述和分析“宪政之常道”这一独特的宪政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近代日本政治秩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