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虽然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鉴于其融资模式的多样性和引入时间较短,在我国的发展状态尚未成熟。目前我国有关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但是把这种模式应用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后进行的风险管理经验较少。作为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其发展状态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健全则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将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其固有的外部效应属性,带来的是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基建项目的建设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但从以前的案例和经验中可以看出,传统模式的基建项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府筹建基础设施使政府财政产生赤字,又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资源密集型项目,仅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不足以填满资金的缺口;二是政府的主导地位导致优质的社会资源和技术得不到引入,使建设成本居高不下,项目整体效益得不到提高。没有哪一种模式是具有普适性的,PPP模式在我国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国外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基建项目。对一些典型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项目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风险管理不当。由于风险管理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和运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资本间得不到有效融合。因此,对PPP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该类项目的一般性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得出PPP项目面临的一般性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与合同风险、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项目完工风险六大类。最后对实际案例PPP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分析得出该项目面临六大类主风险,20个子风险,并对各个子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并对A项目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给出风险控制建议。